社会万象

多重压力催生中国新年恐归族

【大纪元2011年01月29日讯】中国传统节日新年临近,人们把在外地工作、年节不愿或害怕回家的人称为“恐归族”。他们面对买票难、催婚、花销高、应酬多、面子思想、家庭压力、亲朋攀比等诸多困局害怕回家,尽管这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千方百计地踏上回家的旅程。

“恐归族”恐难买票

受传统观念影响,每到新年在外上学、工作、漂泊的人都会想尽各种办法从外地赶回家,与家人一起度过被中国人重视的新年。据预测,今年4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将有28.59亿人次旅客奔波在往返过年的路上,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人口大迁徙。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回家人群,运力的紧张经常导致一票难求,让人们回家的路变得异常艰难。但这种矛盾仍多年未得到有效解决。

平时难得团聚的许多家庭都在期盼家人团圆,而在北京工作的李惠却不想回家。去年本科毕业后,李惠和男友一起从黑龙江来到北京工作,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微薄的月薪让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吃的贵、住的贵,我们现在只能紧着挣、紧着花了。”李惠说。

一句“回家过年吗”成为现在他们最怕听到的问候。回家路费加上给亲朋买礼物和给孩子压岁钱,至少需要5000元,李惠只能靠信用卡支撑。沉重的生活压力和不菲的回家成本压倒了乡愁,让回家的心变得异常沉重。

火车提前10天预售车票,许多人算好出票的日期一大早到火车站或代售点买票,更有人凌晨三、四点钟在火车站排队购票。回家的车票亦是李惠和男友面对的难题。虽然通过网上买的高价票解决了回家的问题,但返回票还不知道怎么买,能不能买得到。

回家的迫切与艰难让一些人甚至用极端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零下1摄氏度的雨雪天气里,排队14个小时未买到车票的陈伟伟将全身上下脱至仅剩一条短裤在车站“裸奔”以示愤怒。发生在浙江金华火车站的这一幕引起亿万中国网民的关注,春运买票难成为很多中国人回家前噩梦般的经历,也刺痛了整个社会的神经。

“剩男剩女”恐父母亲朋催婚

父母催婚亦是一些年轻人不愿面对的“麻烦事”。近些年,中国人婚育年龄逐渐推后,加上工作忙、交际圈有限、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剩男剩女”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成为家长操心的大事。一些节日活动中,总能见到父母们拿着子女简历在公园、商场等人流聚集场所征婚,一些婚恋节目也随之走俏。

25岁的上海白领宋云佳生活过得还算自在,但一想到回家要面对父母亲朋的催婚就非常焦虑。“虽然还没到逼婚的地步,但也总催着我找男朋友”,宋云佳说,“之前有人给介绍了一个,父母很满意,可是我不喜欢,就因为这事我妈一直生气,回家过年难免又要面临家人围攻。”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过年回家动辄几千的礼品、人情往来、应酬及不菲的路费让许多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觉得“压力很大”。“我一个人往返的机票至少3000元,还不如给父母让他们出去玩玩呢。”宋云佳说。

恐走亲窜友开销大  

调查也显示,70%的人认为“回家开支太大,无法承担”,而38.2%的人怕春运压力大,37.2%的人怕父母逼婚事,另有36.6%与26.1%分别选择怕往来人情债与怕饭局“车轮战”。

在网络的不少论坛上,都有关于恐归心理的讨论。在天涯论坛上,一名自称刚毕业不久、收入微薄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回家,对父亲谎称“可能新年要加班”,他的帖子里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愧疚之情。这篇帖子列为“在外谋生者必读”,被网友在各大论坛转载,跟帖者众,不少人大为感慨,表示自己有同样的感受,“看着就像是自己”,乃至发出“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回家”、“想着要过年就害怕”的感叹。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逢新年年关将近时,人们常常会拿这句话来安慰别人或安慰自己,而这句话的另一面,也流露出因为“没钱回家”而对过年产生一丝恐惧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有1,840人参加,41.1%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恐归族,而77.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其中20.6%的人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

对传统节日淡漠 不敢直面生活

对于很多年轻人在过年时选择不回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这是年轻一代现在对新年淡漠的一个表现,“与年纪大的人相比,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对传统节日确实有一些淡化的现象,这与社会快速发展变迁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他也指出,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个人不想回家的原因不一样,有些人可能是不喜欢应付场面,对传统的习俗缺乏认同,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经济的压力,“中国人讲究在外面混的话就要混得有光彩,要光宗耀祖,如果只是混得一般的话,心里就会有压力,宁愿自己一个人呆着,也不回家。”

“这也说明年轻的一代在回避某种东西,在遇到困难时,能逃避尽量逃避,不敢直面生活,是心理脆弱的一种表现。”汪玉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