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新闻

鱼翅羹激众怒 北美掀禁翅令

【大纪元2011年10月11日讯】(新纪元周刊244期,记者朱宇明报导)编者按:近来,中国传统名贵食材、位列“八珍”之一的鱼翅在北美成了热门话题,美、加国会议员、民间组织纷纷呼吁立法禁止进口鱼翅。除了生态保育因素,专家指出,鱼翅的蛋白质缺少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几乎不能被人体吸收。

2011年9月6日,美国加州参议院通过议案,禁止在加州买卖、交易和拥有鱼翅。除加州外,夏威夷、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也都已经通过类似“禁翅令”。

在加拿大,2011年5月,安大略省的Brantford市通过了加拿大第一个鱼翅羹禁令,临近的Oakville市两个月后也通过类似禁令。6月份,多伦多市议员提出动议,要求市府全面禁止售卖鱼翅产品。就在多市禁翅令的争论如火如荼之际,先有联邦绿党党领美薏(Elizabeth May)呼吁在加拿大全境内禁翅,随后联邦新民主党(NDP)国会议员唐纳理(Fin Donnelly)宣布,将在今年11月份向国会提出议案,要求加拿大全面禁止鱼翅。



鲨鱼真相组织发起人李妍蕙(左二)、NDP国会议员唐纳理(右二)与其他倡议禁止鱼翅者合影。(鲨鱼真相提供)

小小鱼翅羹破坏海洋生态

温哥华民间保护组织“鲨鱼真相”创办人李妍蕙(Claudia Lee)介绍,采集鲨鱼翅是很暴力、残忍的过程:捕鲨船船舱中装满的,只是鲨鱼庞大身躯的一小部分——鳍,这只占鲨鱼身体的5%,也是作为奢侈品鱼翅的原料。因为鲨鱼肉经济价值不高,捕猎者为获取最大利润,在捕获鲨鱼后,会在甲板上活生生把鱼鳍割下,然后将血流不止的鲨鱼扔回大海,从而为鱼翅腾出贮存位置。鲨鱼被抛回海洋后,无法游动,沉入海底,在痛苦和流血中慢慢饿死。据估计,过量捕捞导致鲨鱼数量在过去50年内大幅下降80%以上,多种鲨鱼濒危。



人类大肆猎捕鲨鱼,割取鱼鳍,鲨鱼总量大幅减少。图为海底游弋的鲸鲨。(Stewart L. Sy/鲨鱼真相提供)



鲨鱼的体型不一,身长小至6寸,大至18公尺。鲨鱼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生,也会吃船上抛下的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因此又有还有海洋“垃圾工”之称。鲨鱼口鼻部分有尖的,如灰鲭鲨和大白鲨;也有大而圆的,例如虎纹鲨和宽虎纹鲨的头呈扁平状。

李妍蕙表示,鲨鱼数量大幅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获取鱼翅的时候,会切断了海洋的食物链,破坏生态环境,这是很紧迫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护鲨鱼这一古老的物种。”有资料显示,鲨鱼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四亿年,在恐龙出现之前,它已经主宰了海洋。李妍蕙说:“鲨鱼每年只能繁育几条小鲨鱼,而小鲨鱼需要25年才能发育成熟,因此数量很难恢复。鲨鱼一般能存活百岁左右。”

鱼翅几乎没有营养

餐馆里的鱼翅丝丝柔滑透亮,引人食欲,然而李妍蕙告诉《新纪元》,鱼翅本身既无营养,也不好吃,很多人是通过吃鱼翅来显示其富贵身份。

李妍蕙说,鱼翅的营养很少,只是蛋白质,而且味道平寡无味,鱼翅汤主要依靠鸡汤、调味品提味。鱼翅虽然含高蛋白质,但这种蛋白质缺少一种必需的氨基酸(色氨酸),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几乎不能被人体吸收,没有营养。



由于人通常不吃鲨鱼肉,只取鱼翅,每年全球有7300万条鲨鱼被杀。专家说其实鱼翅的营养价值不高。(Sifu Renka/鲨鱼真相提供)

每年约百万条鲨鱼上菜加国

绿色和平组织国际部海洋行动工作人员Sari Tolvanen在回复《新纪元》记者提问时指出:“全球范围来讲,鲨鱼数量令人堪忧,保护鲨鱼的立法远未健全。目前帕劳、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岛国禁止割取鱼翅作业,但在公海,以及很多国家的领海,割鳍行径仍在延续。一些区域性渔业组织,譬如太平洋中西部渔业委员会出台了一些条例,要求捕鲨船只装载的鱼翅数量与鱼体数量必须成比例,以期减少割鳍作业。”

加拿大国会议员唐纳理告诉《新纪元》,他的提案将是一个在全加范围内禁止进口、销售鱼翅,目前尚处在咨询、论证阶段。加拿大在1994年已立法禁止在其海域内进行割取鱼翅的作业。目前在东西海岸各有一座渔场授权捕猎鲨鱼,但是在政府的条例管制和监督下进行的。如果提案获得通过的话,将会在加拿大形成一个完整的禁止鱼翅的法律体系。

他说,尽管《华盛顿公约》已经把200多种鲨鱼列入保护范围,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很难区分鱼翅种类,增加了执法难度和成本。而提高税收,限制鱼翅消费规模的做法亦不可取。他说,鱼翅的价格已经堪称昂贵,不少人仍然趋之若鹜,这说明用提价的方法打消人们炫富的心理无异于缘木求鱼。

李妍蕙说,加拿大每年约进口鱼翅7.7万公斤,折合170万至450万只干鱼翅。以一条鲨鱼四个鱼翅计算,每年有42万到110万条鲨鱼为满足加国的餐饮市场而被掠杀。

“《华盛顿公约》并不全面,有数百种鲨鱼尚未及列入保护名单。”据温哥华鲨鱼真相组织介绍,从温哥华市场购买到鱼翅,经过DNA化验后发现,有五种属于面临灭绝的种类,另外两种也属于弱势种群。

国会议员唐纳理表示,彻底禁止鱼翅才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禁鱼翅的敏感

除了美国旧金山外,温哥华是北美第二大饮食都市,华人占人口总数的20%,李妍蕙估计提供鱼翅汤的华人餐馆超过100多家。绿色和平组织温哥华的“海洋行动”协调人Sarah King女士告诉《新纪元》,“在我工作的Commercial Dr街上,就有中餐馆提供鱼翅羹。”她认为,禁止鱼翅比较敏感,是因为涉及到特定族裔的饮食传统,容易惹上“破坏文化”、甚至歧视之嫌。

温哥华富大海鲜酒家刘伟文表示,鱼翅作为高档的食材,在重要的生意宴请以及高档婚宴上无疑会令主人脸上有光。不过如果实施禁令的话,也无妨。他说,地处温哥华,西方人本来就不喜鱼翅,而新一辈的华人多崇尚环保,本身鱼翅羹的销量就有限。“让我们卖就卖,不让卖就算。”富大海鲜的鱼翅既有冰鲜也有干货,多从香港进货,以日本产的鲨鱼翅为佳。

温哥华另一家提供鱼翅羹服务的“食为先酒家”邝松辉经理则认为,“食为先”以鲍鱼、鱼翅为招牌菜肴,如果实施禁翅令,对酒店的生意影响不小。不过,“如果从环保角度考虑禁止鱼翅,我们也没得说。”食为先的鱼翅多数是从美国和香港采购而来。



鲨鱼鱼翅往往在华人商店高价售出,在温哥华唐人街的参茸海货店就有这样的“金山钩翅”。(Anil Sharma/鲨鱼真相)



在温哥华唐人街,挂着“参茸海货”招牌的店铺比比皆是。记者随便走进一家参茸海货店,店铺里堆满了各色干货,令人眼花撩乱。柜台内货架的最顶层,就是一大罐一大罐的鱼翅,上书“金山钩翅”,每磅标价从180加币到数百加币不等。而关于进货渠道以及鲨鱼的品种,店员表示不甚了了。该店员不愿透露姓名,她讲到,吃鱼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因价格比较昂贵,平日购买的客人不多,传统新年的时候是销售旺季。“有钱人要炫耀一下嘛,这很正常。”谈到可能的禁鱼翅令,她认为“这是对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偏见!”“没办法,这是西人的社会。”而后她又说:“要禁就禁中国嘛,那里吃的才多。”

温哥华“鲨鱼真相”保育组织创办人李妍蕙表示,鱼翅羹确实是华人特有的一项饮食传统,但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将鱼翅移除并不会有大的损害。

保护鲨鱼,中国是关键

资料显示,在全世界鱼翅消费中,中国占95%。李妍蕙说,香港是最重要的集散地,占总量50%至80%的鱼翅或在此消化,或输送到全国各地。鲨鱼真相组织有10余个合作伙伴活跃在香港,以期推进鲨鱼保育工作。

在鱼翅消费中,中国大陆异军突起。以前鱼翅消费多在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但在公款消费的强大驱动下,奢靡之风盛行大陆,使位列八珍的鱼翅在劫难逃。尽管在环保人士的努力下,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一些高档酒店甚至主动从菜单中取消了鱼翅,但所谓“由奢入简难”,国人认识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

本文转自244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46/9933.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