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旅人手札──台湾船(一)》椰风蕉雨之岛

【大纪元2011年10月29日讯】

编者按:《旅人手札──台湾船》系列,系作家禹海行脚台湾,有感台湾400余年来,历经数度政权鼎革、历史变迁,为记录台岛海洋文化与大航海时期台湾时代人物──郑成功之事迹而作。本系列共四回,敬请期待。

一袋随身香火,一尊家乡神明,一份无名憧憬,一双坚毅眼神,护庇移民们渡过惊涛,涉那骇浪,让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新子民,可以在异域里安身立命……

这些时台湾南都天气一片晴好。

蔚蓝天空下的安平内停泊了一艘仿古船,于旁堤内设有二顶临搭遮棚,前棚坐着的是正聆听志工解说,准备登船参观的民众,后棚则是方沿指引红线进坐的第二批观众。



泊碇于安平港内的台湾成功号仿古船。

这艘墨底白字衔名为“台湾成功号”的仿古船,一般称呼为“台湾船”,计分上、下二层,船长有30公尺,船宽7.6公尺,船深3公尺,内架有主桅与前后二桅,主桅高达28公尺,外观巍然,色彩斑烂,峙势码头一隅,而于南都丽日之下,船头两侧的龙目正炯炯注视前方波波层层摇曳生漾的粼粼海水。



台湾成功号船首部位。

时空变迁里

台湾四面环海,有识之士自亦会生海洋文化之见,打从2005年展开“17世纪台湾船复原计划”后,相关单位即积极筹备协调办理,由内寻而外觅中,与当时台湾有所来往的地域、国家莫不纳入咨益对象。其焦点之一是日本的松浦史料博物馆。

位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市的松浦史料博物馆,为一宫城式建筑,由松浦家族修建于1893年,内藏有极其丰富的文物与史料,是长崎县最古老的博物馆,1955年该家族将之捐献给政府。我方人员即于该馆所典藏1706年绘制的各国海船图卷里寻出了台湾船之原始图形,而后即依其船只形制、尺寸、彩绘、设备等诸项按图索骥般一一复现,另为存留其间的过程,尚委请“国家地理频道”全程记录,俾便日后能向世界发声。

概于时空变迁里,无能复有昔时造船之巨大樟木,加之要因应近代造船法规,是以泊碇于安平港的台湾船所采的是以通融方式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而合宜之材质,期以在比重与收缩律上能臻达完善和安全。譬诸于龙骨与外板部分用南洋榉木,肋骨为台湾相思木,甲板则使用柚木,另之于船帆部分则以多年生宿根植物薯榔做为染剂,因其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可减缓曝于日照的损坏。



以多年生宿根植物薯榔做为染剂的船帆。

传承船工艺

纵观台湾船的复原作业,可说衔合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也由于透过实际的操作,更能验证两者间的正确及关连性,除了传承了造船工艺,亦可云承载了技术工法和台湾历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

台湾船就在南都的流光潋滟中,漫幻起了世人无限骋思的情怀。

随着台湾船里里外外、层层波波的错落与叠映,也涌漾激荡出了许许多多的前尘往事。

中国自宋朝以来,即有所谓的海洋文化观,尤其是明永乐3年(公元1405年)明成祖命郑和率船队首下西洋,更开启了海洋文化的颠峰,盱衡彼世,此举非但超越了当时欧洲的航海事业,以其所促进区域社群互动与文化交流诸方面而言,亦非日后西方帝国主义之海洋文化所能相提并论。

海洋与移民

郑和的航海精神,直接促进了彼时东南沿海地域的海洋瞻观,一波波的移民由遂流向海外,也流向了台湾,而与之相随的信仰文化亦如之遍布扩展流达到了新天地。

一袋随身香火,一尊家乡神明,一份无名憧憬,一双坚毅眼神,护庇移民们渡过惊涛,涉那骇浪,让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新子民,可以在异域里安身立命,赴力开拓和经营。

由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推挤而出的台湾岛屿,位矗于西太平洋与南中国海的交会处,特殊暨显要的地理位置,亦如流蜜一般,也成为各方的觊觎所在。

世纪涌风云

早年南岛语族的一支(注1),由亚洲大陆的东南地区渡海来台,续而由此逐跃四海,于各栖岛落踵生根,开绽出了许多缤丽奇花。

世纪的风云,如之推波,如斯助澜,如此延延荡荡至而无能测知而谲诡的天边海角。

于风云延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数世纪以降,台湾有了较多的文字记述,而其亦如海绵般,兼容并蓄了多元且丰彩的文化。

沧溟大地八方风雨里的诸般因缘,就像风絮一样,也荟萃在此椰风蕉雨之岛。◇

注1:南岛语族分布北起台湾,南至纽西兰,西迄东非洲马达加斯加,东达南美洲复活节岛,横跨诸大洋,人口数有二亿七千万人。



破浪航行于海的台湾成功号资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