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吉林4士兵出逃 3死1伤疑点重重官方掩盖

【大纪元2011年11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婕综合报导)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的旧部日前发生士兵携枪出逃事件,震惊舆论。吉林省4名持枪逃离军营的士兵遭警方围捕,其中3人被枪杀,1人重伤被捕。在现时大陆不公开、不透明的政治环境中,军方和地方当局对4人逃跑的原因及案件其它细节语焉不详,引各方猜测。

军人变匪徒 官方闪烁其辞

据悉,在官媒发布四名逃兵的紧急通缉后,各大网站及中共海外网站凤凰网立即置顶转载,但不到2小时,该消息即从各大网站消失,凤凰网等各大网站皆不转载逃兵事件新进展,还将转载的原有消息删除,还有网站仅三言两语带过事件。同时网络上大多数讨论帖子也被删除。

目前军方和地方当局均无公布4人逃跑的原因及案件其他细节。官方对四士兵携枪出逃、由军人变匪徒事件闪烁其辞,让人们更想知道4名年轻人携枪出逃的内幕。

11月9日上午,吉林舒兰市公安一份紧急通知称,吉林第16集团军装甲团指9日凌晨约4时30分至6时,该团四名战士携带95式自动步枪一支、子弹795发(95式 460发、92式 300发、77式 35发)逃离部队,公安要求银行等加强安保防范。95式步枪是中共自制的小口径步枪,枪身较短、携带方便,使用5.8公釐子弹可在100公尺内击穿8公釐的钢板。

因事态严重,且出事地距北京仅千余公里,当局大为紧张,沈阳军区即会同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公安厅联手追围捕四名逃兵,

同时,吉林市全市戒严,警方并要银行、金饰店严加防范。

四名逃兵的其中三人为去年底刚入伍的90后,分别是18岁的报话兵林鹏汉(沈阳康平县)、18岁的瞄准手李鑫鑫(湖南邵阳)、19岁的瞄准手张新岩(黑龙江庆安县)和一名80后的23岁中士杨帆(辽宁抚顺)。逃兵于9日下午3时许,在辽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202国道旁,遭公安特警截获。双方随即驳火。现场网民描述称“枪声不断”。

吉林市交通管理支队官方微博11月9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回复网友称:“刚刚接到市局通报,四名嫌疑人在辽宁营口被堵截民警发现,当场击毙三人,活捉一人。”目击者指,被捕逃兵伤重,已送院治疗。

河南商报微博消息称,该报记者从吉林省公安厅宣传处马姓工作人员处获知,案子已经破了,但具体详情不便透露。

有网民质疑,如此重大事件,吉林市警方竟然只以“舒兰市公安局吉舒派出所”的名义在9日发布了“紧急通知”,为何“举重若轻”?

2011年11月9日,吉林舒兰市公安追击逃兵的通告。(网友图片)

民众热议携枪外逃的背后

4个人能携带枪械和那么多子弹逃离军营,内情并不单纯。据一位退役老兵介绍,每年这个时候临近士兵退役,武器存放、外出人员的管理都比平时严格。发生这么大的事,实在是反常!

由于四人当时并未担负执勤任务,为何做出携械逃亡的行为?网民在微博上议论纷纷,并持有不同的看法,网民“NONO猪6”说:“为什么要逃?原因?为什么不抓就击毙?经过?为什么事情的经过没有公布?结果??”

有网民指:“士兵带枪出逃,可是个大问题!”“是不是军队也冤案成堆?”“靠这样的军队保家卫国,后果严重!”

有传言称,三名士兵家中房屋被政府强拆,一人姐姐被人强奸,但消息未经证实。

中共军人闹事最轰动例子当属1994年9月20日,北京卫戍区中尉连长田明健,因不满乡下妻子怀第二胎被强行流产,丧子妻垂危,自己也受处分。一怒之下,在事发当日他从军械库偷了一支AK47半自动步枪和六匣子弹,利用早晨出操,将正在训话的团政委等军官打死,劫持一辆过路吉普车,直奔天安门。与追剿的军警驳火,造成24死多人受伤,死者包括一名伊朗外交官及其9岁儿子。

苹果日报评论:4逃兵 4大疑问

第一大疑问,四个士兵为什么要携枪出逃?网民的猜测五花八门,是军中内讧,还是家人被欺凌,或是个人恩怨?熟悉解放军运作的网友指,由于四人当时并未担负执勤任务,他们取得枪弹及逃出军营,举动甚为极端,不会是因军中矛盾而逃避服役,估计是有个人恩怨要解决。

第二大疑问,出逃士兵所属 65331部队是什么兵种?吉林市公安局通缉令中所提到的 65331部队是代号,其番号是陆军第16集团军第46师装甲团,团部在吉林市,毗邻东北电力大学。相对于美国各兵种的将校名单都可在网络上查到,解放军迄今仍在玩神秘,对外只有代号,事实上是瞒内不瞒外,大陆民众对这些代号、番号反而没有海外清楚。

第三大疑问,四个军人好像被公安特警轻易搞定了,他们的战斗力真的不堪一击?这是网民调侃最多的问题。过往内地军警冲突,多以公安惨败收场,公安基本上不敢惹现役军人,特别是野战军的军人,但这次几位90后士兵的战斗力,反成了网民的笑料。

第四大疑问,事件对军头调整的影响。徐才厚出身16军,上位后提拔了大批来自 16军和沈阳军区的旧部属,形成“东北军”势力,堪与另一位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的“西北军”抗衡。如今,“东北军”发生一级事故,势必连累大批军官,影响他们的仕途,并影响徐才厚退役前的人事。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