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人物

黄锦明灯笼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寻生存之道

【大纪元2011年1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香港报道)步出“秋记”陈伯的店铺,沿半山伊利近街顺势而下,到卑利街,又见一家店,挂满了各式灯笼。不同的是,此店由30多岁的黄锦明所开,没有纸扎灯笼,都是大陆来的制品,但却品种繁多,别具特色。

看上去斯文有礼的黄锦明,是七十后那代人,10年前才20多岁,就接手了西营盘的家族生意,后来更搬来了上环。他的店铺名为“公明行福生祥香庄”,除售卖香烛外,一大特色就是卖传统灯笼。或许因为年轻的触觉,他的灯笼店品种特别多,而且各具特色,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双鱼灯笼,趣致得意。(摄影: 祥龙 / 大纪元)



各色球形灯笼,写上古诗,是不是有特别的意境?(摄影: 祥龙 / 大纪元)

问他什么灯笼最好卖,他觉得年年都相似,金鱼和兔仔都是抢手货。今年新增几款特别的动物,比如乌龟、熊猫,还有各式不同色彩的球形灯笼,写上古典字画,颇有古风。

“我们卖的都是传统的,找日常生活的元素去做一些灯笼出来,接近大家的生活圈子,会感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黄先生说。

无论何种图样,售价都是小的二三十元左右,大的五六十元。因为价钱便宜,品种够多,黄先生的客户大多是公司,一次订购很多,用来装饰节日。“蜡烛近年是少了,因为始终不主张用火的,公司有的买回去,电器部工程部会加电灯泡进去。”也有不少散户或者游客来买,甚至买到外国去,要的是那种特有的中国文化氛围。店内还有孔明灯,不过因香港市区禁止燃放,购买的人不多。

现今很少年轻人愿意做这类怀旧产业,问黄先生可有挣扎?他答道:“我都不知为什么,乱打乱撞,因缘所致做了这件事。”家族生意承继有人,也都为了糊口,一切都这么自然。



别致的中国结(摄影: 祥龙 / 大纪元)



这款大金鱼灯笼最热销。(摄影: 祥龙 / 大纪元)



店内也有售卖传统孔明灯,不过因香港市区禁止燃放,购买的人不多。(摄影: 祥龙 / 大纪元)

曾经也试过做纸扎灯笼,但现今没有办法做下去。“近年都没有自己做的,因为人手有限和没那么多时间,夜晚做到通宵,第二天要开工,是熬不住的,所以全部买卖入货。”

点灯笼的传统习俗,还可以坚持多久?“保留传统习俗,我个人来看,社会是淡化了。好在有传统的节日,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可以代代相传。但和以前比,是差了一大截,亦都因为社会的进步,多了玩具,所以是一个很正常的趋势。但传统的东西始终有文化内涵,这是不一般的亮点。”黄先生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寻到了一条生存之道,所以他做得踏实,而且富有意义。◇

刊于香港《优尚生活》第六期

(责任编辑:澹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