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家常豆腐

过年了,因为是自己一个人过,也就没买太多东西,只是买了三块豆腐、一点点肉和一个甘蓝。这些就是我的“年货”。我这个人不看重吃的本身;我看重的是菜的特点和做饭菜的方式。《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再小的事情只要肯琢磨,就能琢磨出很多的道理来;再平常的事情只要我们有那种悟性,就能悟出不寻常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拿最普通、最平常的豆腐来说明。

豆腐,又白又嫩,很多人都爱吃,也是百姓中流传最广,历史悠久的食品。据说,豆腐的起源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后来传到皇宫,又传到民间,到现在成了家喻户晓的食品。关于豆腐的做法,据说就有上百种之多,有的名厨能做一大套豆腐宴,而且一席宴价格不菲。

豆腐,在不放卤水的时候,可以当豆浆喝;放少许卤水时,就是豆腐脑或水豆腐;放入适量的卤水,那就是最常见的大豆腐。豆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放在鱼里就是鱼味,放到什么里它本身就是什么味道。正因为它有如此的特点,所以很多时候就能配出很多菜。都说众口难调,但是从古至今,从南方到北国,好像人们都很喜欢豆腐。

说到这里,我就在想,做人要想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不也应该如此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得适应于这个环境,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而不应该自视清高,恃才傲物。那样即使此人真的很有才,也不会让更多的人接受。就像豆腐一样,无论在皇宫贵族的餐桌上还是在寻常百姓家里,它都是受欢迎的,这才叫能上能下、随遇而安;这与八面玲珑的投机与钻营的性格根本不同。

豆腐平和、朴实、真挚,再加上一个特点——没挑,它所呈现的就是这些性格。做主菜的时候,尽展自己的美味,做配菜的时候烘托主菜,这样往往起到了“喧宾夺主”的奇特功效。为何有那么多人爱吃豆腐作成的菜肴,原因不就在于此嘛!

做人更是如此。人的诚实、善良、宽容的品格到哪里都受人喜欢和尊敬,这是人类共同的美德和心灵的尺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阶层,人又都有各种各样的性格。针对这些,要我们能多放下架子和所谓的自尊,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适应于周围环境变化的同时又不改变纯正的道德风范,这个人可以说到哪里都会是成功的。

记得一位好友曾经对我说过,就拿聊天来说,她可以与三岁孩子谈怎样玩耍,与成人谈赚钱,与老者谈养生,与富人谈保健,与贫穷者谈怎样度过艰难,与医生谈疾病,与学者谈科学与人文精神……在她的眼里和心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坦荡,无论在什么样的阶层和环境中,她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并且保持着一种善良纯真的状态,很多人的确对她都有很好很好的印象。

我想生命的确应该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的想像与现实有一定的出入,当严酷的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如何保持自己的本色又能适应于现实,这其实就是个人的智慧了。

拥有这种智慧就可以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都是那么的坦然、踏实、平和且正面。如此,即使身处逆境,慢慢的也会变“逆”为“顺”;而缺乏这种智慧的人,即使身处顺境也不知珍惜利用,尽失自己的本色又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那样的人生最起码不是一个快乐、坦荡的人生。

红尘中的读者诸君,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