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设虚拟研究室 谷歌实验新点子

【大纪元3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佳颖台北15日电)软体开发方法多,谷歌(Google)利用虚拟研究室鼓励员工花20%的时间来进行创新点子的实践,目前Google有80个应用是从此研究室诞生,台湾研发的igoogle是其中之一。

企业越来越重视软体开发能力,除惠普(HP)打算积极推广WebOS应用外,以软体起家的公司更是有各种方式来进行应用创新。

Google研究室(Google Labs)的主持人ArthurGlecker今天(15日)率两位专案经理Riku Inoue、Mamie Rheingold来Google台北办公室,这是接续韩国、日本后亚太区的第3站,希望召集Google内部工程师加入虚拟的Google Labs平台。

Arthur Glecker表示,Google内部有许多创新的方法,这是一个由下而上创造出Google产品的方式;Google研究室由来已久,几乎和Google创立的时间差不多,里面有各式各样工程师们正在开发的计划或产品。

Arthur Glecker指出,运作Google Labs的3人小组会持续搜集“实验中产品”的使用回馈、被使用的次数等,直到数据显示出这些产品成熟了,就会从GoogleLabs“毕业”成为Google应用的正式产品,放到Googleapps平台上给一般人使用,已有80个正式产品从这个实验室诞生。

去年约有20个计划在Google Labs里进行,每个计划由2到5个工程师组队开发。

Google台湾公司表示,igoogle就是台湾团队从Google Labs成功培育出来的;而Google内部的工程师只要有创新想法要实践,都可将计划产品丢到GoogleLabs里,并且和管理阶层讨论,花20%或是多一点的工作时间来进行不一定有成果的应用研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