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关怀偏乡医疗 路竹会翻山送爱

【大纪元5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16日电)路竹会医疗团四轮驱动车越过崇山峻岭,深入高雄那玛夏、嘉义番路草山、阿里山新美等地义诊,不但送入医疗所需,也透过卫教,埋下健康的种子,让部落居民需要时可以自救。

省道台21号道路是高雄市那玛夏区达卡努瓦里的联外道路,路竹会14、15日深入莫拉克风灾重灾区,道路依旧柔肠寸断,楠梓仙溪两岸,修复工程持续中。土石流崩塌、堤防冲毁的灾情怵目惊心,替代道路在河床旁蜿蜒,一旦豪雨冲刷,交通势必中断。

有气喘的孙赵贞老奶奶坐着轮椅,张裕泰与洪国矶2名医师亲自出诊,听诊器传来厚重的痰音,哮鸣也很厉害。一旁的儿子忙着包装水蜜桃,他说,“人力不足,加上农忙,照顾老人家确实是大问题”。

这里距离高雄义守大学医院车程要1小时,孙老太太送医时,几乎都严重到需住院程度。她的孙女孙君仪感受最深,立志从事护理,现在任职义大医院。她叙述着一长串的病史,无奈地笑说,“我阿嬷韧性很强”。

车队翻越阿里山山脉,经过茶山部落,下到曾文溪河床,再攀爬到海拔900公尺的嘉义番路草山聚落,曾文溪上游的达娜伊谷是国宝鱼的故乡,横跨曾文溪通往达娜伊谷的山美大桥被大水冲毁,修复工程还在持续。

云雾在山头飘过,路竹会长刘启群边驾车,边透过无线电通报后方车队,“小心,前方有一群台湾弥猴”,过不久,蓝腹鹇也在山间产业道路悠闲穿越,白面鼯鼠也纵情于枝桠跳跃,16年前就在此踏勘医疗路线的刘启群说,“庆幸生态保育观念普及,动物得以生存”。

车队一到达隙顶国小草山分校,草山社区发展协会前理事长巫富平握紧刘启群的手,“你们有2年没来了,好想念你们喔! ”他含蓄地将医疗需求,化为思念。

路竹会的义诊为交通不便的山区医疗带来及时雨,但毕竟帮助有限,刘启群强调,居民的健康意识相当重要。有1次义诊,台风过后前往新美部落,“路况差的就好像是走在南美洲亚马逊河上面”。

护理师范玉珍跪在地上,辛勤的教导着急救术,按部就班的步骤,丝毫不马虎,她说,“必要时,CPR就是救命的关键。即使是小朋友,也透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有概念”。路竹会并发放教学光碟,请老师协助将急救的种子,发芽、茁壮。

不过,长期在部落义诊的路竹会,发现病患用药意识抬头。像那玛夏达卡努瓦里的老太太,对路竹会给的药相当重视。她仔细询问药师吴明慧,“这个药是什么作用?1天吃几次?”虽然药袋上已标明,吴明慧也仔细解说,老太太还是以罗马拼音注记,让自己了解用药时机。“这是聪明的病患,这也是不断教育与宣导的成果”,吴明慧说。

草山聚落晨起的妇人说,“以前我们生病,都是靠寄放的药包啦,现在早就没有药包了”。50年代因交通不便,偏远的地方没有西药房,于是药商寄放成药在每个家庭里,以备不时之需,厂商会定期补货、取款。

今年46岁的巫富平说,小时候,他还看见过村民以藤椅制作成担架,大家轮流协助,步行3、4个小时,将病患沿阿里山公路送医。

交通,拉近了民众就医的距离,也透过车队志工,将外界的爱心带入部落,医疗团离开阿里山时,才下午1时许,山区已经陷入一片浓雾,能见度不及10公尺,蜿蜒着山径,一群志工透过无线电相约,要继续将健康送上山。车队队长王栋梁说,“不会因为高山,阻隔我们的关怀”。



路竹会翻山送爱(2)/ 路竹会医疗团深入高雄、嘉义山区义诊,透过卫教,埋下健康的种子,让部落居民需要时可以自救。图为护理师范玉珍(左)在那玛夏区达卡努瓦部落示范急救术。(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