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各国威严宝座齐聚法国凡尔赛宫

【大纪元2011年05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心慈法国报导)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十个威严宝座在2011年3月1日至6月19日期间齐聚世界最著名的宫殿法国凡尔赛宫。其中神佛雕像有释迦牟尼像、耶稣基督像、佛像、观音菩萨像等,神职人员如圣彼得、教宗等,同时也汇集来自欧、亚、非、美洲等各国王位宝座,紫檀乾隆宝座也在其中,观众可以一饱眼福。

展会所传递的信息

凡尔赛宫馆长、法国前文化部长让-雅克•阿亚贡(Jean-Jacques Aillagon)认为展览在凡尔赛宫举行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说:“这里是君主制的代表,也是我国最权威的宫殿之一。我们想邀请市民通过所有文化反映的共性,共同思考当时这里的君主统治及凡尔赛宫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凡尔赛宫行政长贝尔多尼尔(Denis Berthonier)表示:“王位是权威的象征,自古获得的途径只有三种而无其它,天赐王权、人民选举或圣贤授予。行使主权必须是权威和权力两种因素的结合。如果是正当的权威行使权力,最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觉得目前西方在重新发现这种权威,至少从展会中我们有机会重新发现这种概念。威严宝座展在西方乃至世界是第一次展出。”



明代陶瓷观音像(1368-1644)(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唐朝佛像 (618-907)(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耶稣基督(1203)(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展会亮点

馆长介绍达古波特(Dagobert)宝座是七世纪法国君主制以来最古老的宝座之一,而拿破仑和俄国沙王保罗宝座及北京故宫乾隆皇帝的宝座都是展会的亮点。

行政长说:“在中国最具盛名的乾隆皇帝宝座在故宫的位置是按照宇宙的秩序及大小排序,且被放置在世界的中心。”



教宗庇护六世(1717-1775-1799)宝座,天使加冕登基,

威尼斯木雕镀金。(摄影:易恒/大纪元)



宝座背部雕刻(摄影:易恒/大纪元)



宝座右腿(摄影:易恒/大纪元)



教宗庇护七世Sedia gestatoria宝座(1800-1823)(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诺森教宗十世宝座(1644-1655),木制镀金,

丝绒和金线。(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展会所传递的信息

当问及展会所传递的信息,凡尔赛宫行政长Denis Berthonier表示王位是权威的标志,天赐王权。馆长表示,我们想邀请市民通过所有文化反映的共性,共同思考当时这里的君主统治及凡尔赛宫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人类思考及使相同的符号来表达同样的东西,即使在今天,政治或宗教当局还在用已被人类使用千年的信条。

宝座简介

教宗庇护六世(Papa Pius VI)宝座,于1775年至1799年担任教宗、天使加冕登基,威尼斯木雕镀金,宝座背部、腿部都有镀金天使木雕萦绕。同时展出的还有教宗庇护七世(Papa Pius VII)宝座。谈到庇护六世和七世两位教宗,历史上都和拿破仑有关,拿破仑任第一执政时攻打意大利诸国,教宗庇护六世于梵蒂冈下令将拿破仑革除教门。庇护七世被迫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帝王拿破仑一世加冕,但登基大典时王冠被拿破仑夺走,并且自行为自己及王后加冕,庇护七世视之为奇耻大辱。1809年拿破仑进攻维也纳,吞并教宗国属下各邦,庇护七世宣布再次将拿破仑革除教门。



法国Dagobert国王宝座(1081-1151),青铜豹装饰座腿,

座身为镂空雕刻装饰。(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三世宝座(1716-1759-1788)

(摄影:易恒/大纪元)



拿破仑加冕王位,背景拿破仑加冕油画-雅克路易斯大卫

(1748-1825)(摄影:易恒/大纪元)



拿破仑加冕宝座大翅膀狮身人面像扶手(摄影:易恒/大纪元)

金线丝绒和木制镀金的诺森教宗十世宝座(1644-1655)、狮身大翅膀人面像扶手的拿破仑加冕宝座、俄国沙王保罗一世王位(1754-1801)、巴黎普鲁士使馆王位(1835 -1887)、波兰国王(1764-1795)斯坦尼斯瓦夫二世(Stanislas-Auguste Poniatowski)宝座、1759年登基的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三世宝座。大概在1861的泰国王家轿,可以移位在骆驼或大象背上并可配遮阳伞,体现出游时王室的威严,轿身用莲花瓣点缀,底座用泰国寺庙和宫廷古建筑雕塑装饰。



乾隆宝座(1711-1799)紫檀(摄影:易恒/大纪元)



俄国沙王保罗一世王位(1754-1801) (摄影:易恒/大纪元)



俄国沙王保罗一世王位(1754-1801) (摄影:易恒/大纪元)



王家轿可以移位在骆驼或大象背上1861–?

(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泰国Inthawaroros Suriyawong王子天蓬座二十世纪初,猴子与恶魔战斗

的故事木雕装饰底座。(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俄罗斯尼古拉二世王位1896(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巴黎普鲁士使馆王位(1835 -1887) (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波兰国王(1764-1795)Stanislas-Auguste Poniatowski宝座 (1732-1798),

木制镀金。(摄影:王心慈/大纪元)



路易菲利浦国王宝座(1837)(摄影: 易恒/大纪元)

浅谈中法传统文化

谈到中华传统文化时,法国前文化部长自豪地说:“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产生了非常先进的思想、艺术和建筑的杰作,我认为法国非常关注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特别重要。通过展览十四世纪、十七世纪佛像、十八世纪的乾隆宝座,我们能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他是头等重要的文化动力,也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凡尔赛宫馆长,法国前文化部长Jean-Jacques Aillagon

(摄影: 王心慈/ 大纪元)

凡尔赛宫行政长说:“中华传统文化的东西很多,我被深深吸引,这是真正的完美,这需要非常完备的精心准备和艰辛的努力工作。这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而是真正地准备周全的东西,并在此苦修,这使我真正的钦佩。”



凡尔赛宫行政长Denis Berthonier(摄影: 易恒/ 大纪元)

当问及法国传统文化,凡尔赛宫行政长说,凡尔赛宫就是法国传统文化的极好例子。“我们法国有视觉二进制:要么喜欢现代文化,要么喜欢古代文化,我们总是在选择,而真正的承传需要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面对今日的法国,回归传统文化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对于其它文明,我认为中华古文明、日本古文明,这种圆容的文明才是真正的财富,可以保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