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闻

防晒乳安全吗?

【大纪元2011年06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陈焕瑜综合编译)炎炎夏日,每日必备的防晒用品,人们在使用时有哪些顾虑呢?

防晒乳内含的化学物质,一直以来就被质疑是否透过皮肤吸收后,比起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更具危险性。其中羟苯甲酮(oxybenzone)被人体吸收后的副作用更让人担心。

羟苯甲酮,是一种能增强紫外线保护的化妆品原料,可吸收紫外线B(UVB)与短波的紫外线A(UVA)。其中UVA是导致皮肤癌的主因,而太多的UVB会导致严重的晒伤。

这样的担忧,源自于一个小范围的研究,研究中指出,羟苯甲酮可能模仿雌性激素(estrogen)在体内的作用,并加强癌症细胞的的增长。其中一项研究显示,当老鼠吃下高剂量的羟苯甲酮时,就发生了类似子宫异常增长的现象。

今年3月,纽约斯隆凯特林纪念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员发表了一份独立研究报告。考察了上述研究中所有的证据,发现老鼠实验中,被喂食的羟苯甲酮剂量,在人体皮肤与防晒乳液的正常接触中是绝不会达到那样的超高剂量的。

研究人员也重新审查羟苯甲酮作用于人体的资料,发现防晒乳在正常使用下,男性和女性似乎确实都吸收了微量的化学物质,但并无任何证据显示,该物质能引发体内荷尔蒙的任何改变,也没有任何含有毒性的证据被发现。

防晒乳液中的成分透过皮肤被吸收,听起来似乎令人恐慌。但研究报告的作者指出,在所有皮肤保养产品中,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为确保防晒产品之安全及效能符合现今标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6月14日发布最新管理规定,希望透过确实的产品标示,帮助消费者选购适合之防晒产品。

传统防晒产品的“阳光防护指数”(SPF),可让人们知道涂抹防晒霜后可在阳光下曝晒多长时间。但根据新规定,SPF数值在2到14之间的产品必须具有同时防护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功效的“宽谱”(broad spectrum)标示,才能作为阳光保护产品出售。而SPF数值超过15并且标注为宽谱的产品,才可以说:“可降低皮肤癌和皮肤早衰的风险。”另外,日后防晒乳产品也不得宣称“防水”、“防汗”或过高的SPF。

FDA表示,消费者将不会再看到SPF超过50的产品,而仅仅是50+。因为没有证据显示SPF超过50的产品能提供更多的保护。

◎ 小辞典: “阳光防护指数”(SPF)代表什么?

简单来说,SPF是指涂抹防晒剂后,在人工或天然光源照射下,皮肤产生发红现象所需的时间,与不擦防晒剂时所需时间之比值,就是所谓的防晒系数。例如,如果原本不擦防晒剂时20分会产生皮肤发红,涂抹某防晒剂后需2小时才发红,此防晒剂SPF即为6 (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