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港猩红热变种疫情持续高峰

【大纪元2011年06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道)香港猩红热疫情持续高峰,过去3日新增71宗个案,累计至今已有617宗感染个案,2宗死亡个案,以及2宗严重并发症个案。卫生防护中心昨日表示,港大发现的猩红热病菌新基因已普遍存在,专家正在研究它是否造成毒性、抗药性及传染性强的原因,并公布扩大监控机制。

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指出,今年猩红热疫情与往年不同,细菌的毒性强、抗药性比以往高,又发现致病的甲类链球菌有多个样本有变种。早前死亡的5岁男童感染的是M1型甲型链球菌,7岁女童是M12型,2人体内皆发现新的病菌基因,“譬如在M12病毒的细菌株都有七、八成,我们找到新的香港大学最新发现的基因,除了M12,还有M12的菌株我们都找到。可以这么讲,新的发现不是单单一个细菌株的事,可能香港流行的不少的甲型链球菌带有新的基因。”

至于病菌新基因是否造成今次猩红热病毒的毒性、抗药性及传染性强的原因,仍未有定论,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化验。

抗药性强 吁勿滥用抗生素

曾浩辉表示,由于今年的猩红热抗药性强,建议以盘尼西林治疗,“今年引致猩红热的细菌甲类链球菌对红霉素类的抗生素,呈高度抗药性,所以如果一个病人小朋友患上猩红热的话,最好的方法是用盘尼西林类的抗生素,治疗的长短至少要10日以上才行。”如果病人只是流鼻水,则毋需服用抗生素,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他表示,中心的科学委员会开会后,决定加强研究引致猩红热的甲型链球菌的基因变异,是否能够解释今年的猩红热流行情况;加强流行病学的社会监察,并加强医务人员之间对病情的沟通。

他又表示,政府也召开跨部门会议,决定加强猩红热的个案通报,包括与猩红热无关的甲型链球菌所引致的严重并发症通报,并与香港大学一起研究未来的疫情预测,以及加强暑假期间的宣导。

港公布新增的院舍爆发个案是培正小学幼稚园,有2人受感染。生防护中心表示,猩红热个案目前平均每日有20宗以上,仍属于高峰期,相信暑假期间数字仍未能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