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大陆再曝一次性餐具 八成废料制造

【大纪元2011年06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乔琪、特约记者常春报导) 一次性餐具在大陆被广泛使用,然而该餐具的卫生安全与对环保的影响,经常遭人质疑。近日媒体爆料,广东的不法商人用废塑料制造发泡餐盒,甚至添加荧光增白剂,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利益的诱因、执法单位的不力,这些有毒的容器,多年来始终无法根绝,有人认为,外出用餐自带餐具是避免接触有毒包装造成食物污染的有利方法。

废塑料来源不同危害性难以估计

据《广州日报》爆料,最近一个月有人向该报举报业者使用废塑胶生产发泡餐盒,经该报实地走访认为举报属实,有些企业还涉嫌在生产餐盒过程中使用荧光增白剂。据报料人称,不法商人制造该发泡餐盒的原料90%是废塑料,10%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难以溶解,会污染环境,因此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而废塑胶的来源不明,里面的杂质可能什么都有。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废塑料的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来源于医疗垃圾、油漆涂料,甚至是工业废塑胶,含有铅、镉等重金属。一些废塑胶并非食品级,苯乙烯单体、苯乙烯二聚体等低分子物质比较多,也很容易释出,造成中毒。由于来源的不同,其危害性是很难估计的。



小餐馆为了省成本多数会使用有毒餐具(网络截图)

80%的发泡餐具是用废料生产

为何会使用废塑料制造这种一次性的餐盒?董金狮认为,这是因为石油不断涨价,塑料价格一吨约1.1万至1.2万元,废塑料只要六七千元,为了使产品白些,可能会加荧光剂。荧光增白剂是致癌的物质,因利益的诱因和监管的难度,给消费者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至于发泡塑胶餐具的历史究竟有多久,董金狮解释道,它经历3个阶段,从80年代中期即中国引进生产,一直到90年代未基本上都是用的食品级的原料生产,由于其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从2001年开始发泡餐具的生产被禁止。但政策规定了,监管没跟上,企业仍生产,当时有很多非发泡餐具代替发泡餐具,价格比较高,有些贵一倍以上,这也是发泡餐具无法根绝的原因之一 。

质量局执法被动 罚款有限难以吓阻

董金狮表示,在广东80%的餐盒都被非法的发泡餐具占据了市场。因为竞争的激烈,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就使用废塑料生产,到了2010年废塑料的使用越来越猖厥,80%的发泡餐具都是使用废料生产。生产者其实都知道其危害人体,所以当监查部门来检查时都关着门,白天不生产晚上生产。

这些厂商通常在办营业登记时是以制造塑料制品、塑料包装为营业项目,质量局一般是没人检举不会管的,等检举查获了,由于是合法登记的企业,顶多按产品质量法罚款,没有吓阻作用,造成企业胆子愈来愈大,有的甚至贴了封条,还有把封条撕掉继续生产的现象。

其实利用废塑料制造餐具早在2009年就被人爆料过。一位曾经于2005年在浙江从事生产一次性餐具生产的刘先生称,含有毒物质的一次性餐具的利润是卖安全一次性餐具的5到10倍,其成本低利润高,厂家乐意生产,经销商如果不卖劣质一次性餐具就赚不到钱,这在大部分市场已是公开的秘密,小餐馆为了省成本多数会使用。

一次性筷子与杯子也有问题

刘先生还透露,一次性筷子越白说明毒性越大,是因为在生产时用了石蜡、双氧水、漂白粉等。筷子在生产时没有消毒,都是在阳光下晒干,用大扫帚收起来,然后再包装直接进入销售环节。至于发霉的筷子,餐厅会退回,厂家是不舍得扔的,用漂白粉和双氧水清洗一下,晒干后又卖给经销商,再次进入到消费者的手中。

有一种一次性口杯,注入开水后,杯子里明显有一种烧废塑胶的味,上面还浮起一层类似油的东西,刘先生说,此类产品用的原料都是塑胶垃圾,甚至医疗垃圾,因为垃圾中的杂质没有清理干净,所以就有怪味。塑胶垃圾做成的杯子因为价格便宜,一个只卖一角钱,也是市场的“宠儿”。

有毒食品包装危害人体

华中科技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黄连珍教授对记者表示,塑料回收从污染的角度看,本身肯定有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可能有微生物污染,无论从卫生、安全来讲都是不能再回收利用食品包装的。

她说,现在很多人得奇奇怪怪的病,与食物遭到污染肯定有关系。废塑料回收制成餐具会再次污染,因为其中有害的物质清除不掉。现代人为图方便,不会自备布袋、竹篮到市场买菜,都是使用商贩提供的塑胶袋,而这种塑胶袋五颜六色的都有,有不好的气味,用此装蔬菜、食品后,再进入人体,产生危害,有些污染不会引起即刻的危害,如致癌物质是长久积累的,也就不受重视。

有民众指表示,买菜自备提袋,外出用餐自备餐具是避免接触有毒包装造成食物污染的有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