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甲子书会联展 用线条与先贤对话

【大纪元2012年10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周美晴台湾台北报导)甲子书会创会于1984的甲子年,早期会员都是中小学教师,目前20多位会员,大部分都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发于自愿努力在汉字文字里,展现写的艺术。第五次联展,跨越时空-用线条与先贤对话,以近代诗人歌咏大台北区的台湾诗,引发当代人的共鸣,贴近观赏者。

前文建会处长陈坤一表示,在许多书法比赛场合发现,现代是重口味书风,传统被忽略,甚至楷书经常是得奖从缺名额,不获评审看好。他很开心甲子书会不随流俗。

指导教授李文珍,字郁周,以字行。1949年生于台湾云林,他说,汉字的文字特性与西方不同,一个字一个形,变化性大。以“大纪元”3个字来说,没有横竖,非圆非方,写来很有学问的。

李郁周认为,书法将文字、文化、艺术、生活化作结合,汉字用毛笔表现,有其意义性、正确性与艺术性。不管古人、今人的华人,看毛笔字没有不懂的。

甲子书会会长苏英田表示,这次展出内容以清代、民国以来的现代诗人,歌咏大台北区包含宜兰、基隆、台北的三峡、三重、板桥等地之人、事、物、景,以线条与古人对话、与今之观者切合,特别是书写者,透过对诗词的理解,将自己的创作理念、想法诠释出来,特别有感觉,更亲近、亲切大众。

淡江大学退休客座教授王仁钧观赏后,以非常吃惊来形容。他表示,人越老,越炉火纯青。甲子书会以台湾诗为主,非唐诗、古文观止,更贴近现代人,又以传统书法占大多数,将练习状况一一表现出来,传统的表现手法很精湛;几幅较年轻创作者,带着无限活力、向前冲的方式,也可圈可点。

甲子书会第五次联展于国父纪念馆翠溪艺廊展出至11月1日,以大台地区早期先贤对这片土地关爱之情转化为书法的线条,用各种颜色纸张、或其他处理手法,希望能贴近先人的情怀引发当代人的共鸣,以表达书法的人文作用,深入的关怀斯土斯民。

前文建会处长陈坤一(右)与甲子书会会长苏英田,欣赏隶书丰美的字型,表现台北富饶的生活,笔墨自由、笔韵好。


甲子书会会员吴丽琴,以碑楷体书写,仿拓本基隆之名士前贤蒋万益先生之畜魂碑效果。


甲子书会会员林盈璇之松涛作品。


甲子书会会员周丰章以宣纸书写吕伯雄之三貂风光胜景-福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