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教

驻地艺术家 以老屋废弃木料打造艺术基地

【大纪元2012年12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在西螺延平老街有许多迷人的老建筑,但却是人去楼空,为活化老街,增加老空间的艺术能量,螺阳文教基金会邀请艺术家李蒉至于西螺进行八个半月的艺术驻地计划,以老屋的废弃木料、浊水溪的漂流木,结合当地的故事,完成六项作品,25日在延平老街72号举行期末成果展,其中68艺术野营地,最受人瞩目与喜爱。

68艺术野营地旁的心型雕塑品。(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68艺术野营地”是将一处荒废之地以装置的手法,利用整地过程的树枝进行建构而成的自然雕塑,在长时间的整理照料下,原生种的山苦瓜与其他爬藤类植物已爬满整个雕塑架构,将原本干枯的树枝点缀成漾然的鲜绿色调,乍看之下像个原野上的绿色小隧道,周围还有许多雕塑品是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不但可供旅游者中途休息的野营基地,也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情侣幽会的秘密基地,更是个做梦的地方。

驻地艺术家李蒉至导览解说“街区游牧之艺术生境”作品。(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居民说“68艺术野营地”原本是延平路68号,屋主因道听途说,担心镇公所会强制征收房屋,因此就刻意把房子打掉,只留下临街道的一面墙,长久以来成了一处荒废之地,杂草丛生,经过屋主同意后才提供给艺术家作公共创作之地。

“68艺术野营地”是利用树枝建构而成的自然雕塑,像绿色小隧道,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从事大地艺术的李蒉至,作品之一的“居所的归途-西螺”是利用老屋的废弃木料所雕塑的,从帐棚式作为载体,探究“所在”的所指与想像,逐渐变化为流水型态,最后在回到原本土地的拥抱。是一个深具时间感与地域性的有机雕塑。

作品“居所的归途-西螺”是利用老屋的废弃木料所雕塑的,从帐棚式作为载体。(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作品“街区游牧之艺术生境”李蒉至共邀请了4位艺术家驻地,14位艺术系学生与六位艺术创作者共同展演,透过不同类型艺术的创作,让西螺老街今年增加多项艺术活动进入,成为一个有温度、有热情的地方,让西螺也可以很艺术!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