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嘉屏

缺血性脑中风 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救命

【大纪元2012年02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台湾嘉义报导)一名许姓老师长期右边肢体无力,以为是职业病所致,却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开始出现半边脸歪斜、流口水等情况,就医检查才发现是因血管狭窄引起的脑中风,幸经大林慈济医院妙手回春,让她重回最爱的教学工作。

大林慈济医院指出,担任高中数学老师二十年的许老师,今年四十多岁。为了解决右边肢体无力感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多年来四处求医,始终不见改善。最后才经脑部核磁共振影像检查发现,是左边的内颈动脉远端有狭窄情况,以及发生脑中风而不自知。老师一开始还担心开刀风险,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右手连拿筷子都使不上力,并有流口水、右脸歪斜,才赶紧回到医院接受开刀治疗。

大林慈济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吴宗宪说,病患左边内颈动脉狭窄,原本就发生过脑中风,后来因血流供应不足,又合并短暂性的脑缺血,引起右边肢体无力,于是建议做血管绕道手术。这项“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是从脑外面的血管接到脑里面的血管,使脑里的血流比较足够,由于可能有脑出血、血管的吻合处出血,甚至接了之后阻塞等立即性的风险,手术过程艰困且需小心谨慎。

吴宗宪指出,为降低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使用显微镜并辅助绿光显影,在接血管前先将萤光显影剂打入病患体内,接着再配合近红外线,让血管走向及血流状况清楚呈现后,才进行血管吻合。藉由绿光显影剂的影像,可看到血管接通的状况,大幅改善以往血管吻合处没接好的出血问题,甚至是吻合处接好后阻塞情况。经过七个小时的手术,病患右边麻的状况立即获得改善,二天后嘴巴及脸歪斜、流水口也都恢复,肢体也愈来愈有力气。

吴宗宪表示,“缺血性脑中风”为动脉血管粥状硬化,如果有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肪过高等疾病,则会加速动脉硬化。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心脏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监测血脂肪、血糖,以及做颈动脉超音波检查,并遵照医生指示接受治疗与控制,预防脑中风发生的概率。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