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诗海泛舟:目光应当高远,遇事切莫贪婪

――薛涛〈筹边楼〉诗赏析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薛涛,字洪度,唐朝著名女诗人,祖籍长安,现存诗89首。她聪慧,知音律,工诗词,尤擅长七绝。她的诗以辞采清丽见长,诗中常寓忧时警世之意,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明人钟惺,曾赞之曰:“洪度岂直女人哉,固一代之雄也。”薛涛晚年居成都浣花溪,〈筹边楼〉一诗就作于此时此地。

筹边楼,是唐代大和年间李德裕(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所建,位于当时的成都府西郊。从“筹边”二字可知,这座楼与军事戍边有关,是当时西川边寨军事指挥的处所。

诗人起笔就抓住“筹边楼”这一景物,以洗炼简明的语句,真实恰切的联想,对筹边楼极尽赞美之词。“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作者首先选定了立足点,站在楼上写出所见之景,将筹边楼的雄姿呈现在读者面前。“平临云鸟”写楼之高:耸入云天,与云鸟相伴;“八窗秋”写楼之迥旷:从楼上望去,天高地阔,远近八方的秋景风光,尽收眼底。“壮压西川四十州”:点明楼在西川的形势和修建此楼的用意,这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站在楼上所产生的一种内心感觉,结构上有起承上启下作用。《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742年)改益州为蜀郡……督剑南三十八郡。” 三十八郡即三十八州。诗中称“四十州”是取其整数。不管是四十州,还是三十八州,其范围是何等的寥廓广大,而这些却都在“筹边楼”之下,因此,筹边楼的不凡气势,可想而知。在前句的基础上,这一句对高敞恢宏的筹边楼的描写,更进了一层。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两句是劝诫之词,发人警省。意思是说:边关诸将,切不要掠夺别人的牲口财物,要和平共处,不然,从高处望去,看到的将是边疆上的战争景象,定会破坏边关的安宁与平静。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种语重心长的劝告呢?《旧唐书.党项传》:“大和开成之际,其藩镇统领无绪,恣其贪婪,不顾危亡,或强市其羊马,不酬其值,以是部落苦之,遂相率为盗。”边关将领的贪婪掠夺,定会引起民族纠纷,定会召来羌人的反抗和入侵。而当时的边关,又没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外族的军事进犯迫在眉睫。诗人站在楼上,由所见引起了所想,由所想又发出了由衷的劝告。此时的诗人虽已古稀之年,却如此执着地关心边关的安危和国民的安定,这种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值得称道。诗的后两句,加大了诗的容量,体现了诗的思想深度。从这一点上来说,〈筹边楼〉一诗,与同时期的其他作者的边塞诗相比,自有它的独到之处。

正是:

目光应当高远,

遇事切莫贪婪;

为官诚能如此,

国泰民亦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