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董邦达西湖十景图

董邦达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位官员和画家,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七岁中秀才,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散馆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卒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谥文恪。他为人正直,博学多才,深受乾隆信任,参与编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并充任皇帝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侍读学士,经筵讲授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一生仕途显赫,是皇帝倚重的良臣。

艺术上,他书、画,篆、隶皆得古法,工山水,远师“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取法元人枯笔,苍逸古厚,在娄东、虞山派之间,是当时一代名家,与董源、董其昌合称“古今三董”。

“西湖十景”包括曲院风荷、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苏堤春晓、南屏晚钟、双峰插云、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历来画家多爱此题,其中董邦达为乾隆下江南预制者堪称一流。

据说乾隆皇帝首次巡幸江南,随身带了这套十景画,每至一景便拿出对比。乾隆为图卷的题诗中就有:“明年春月驻翠华,亲印证之究所以”; 皇帝还为每幅图御题七言律诗一首,时时张览卧游,以怡情养性也。

“西湖十景”制作巨大,构图清丽,水墨疏淡,设色淡雅,皴法松秀。不仅工整细腻的高超画技,作者将自身儒士的高度修养和文人情趣溶入画作,望之赏心悦目,令人尘牍顿消。

1.苏堤春晓 (图1,2)  苏堤俗称苏公堤,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宋苏轼任杭州知府主持修建,用疏浚西湖时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栖霞岭下,跨越整个西湖,与白堤、杨公堤称为西湖三堤。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树木花草,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单孔石拱桥,古朴典雅,有“六桥烟柳”的美称。



图1


图2

远山连绵,水雾缭绕,一条长堤将春水荡漾的湖面一分为二, 堤上及湖心岛中楼阁小桥掩映在摇曳的嫩柳粉桃间.春日置身其上,和风熙熙,鸟语花香,绿波荡漾,真是心旷神怡啊。乾隆题诗: “通守钱塘记大苏,取之无尽适逢吾。长堤万古传名姓,肯让夷光擅此湖。”

2.断桥残雪 (图3,4) 白堤东端第一桥曰断桥,前后两湖之间。春雪未消,琼林瑶树,晶莹朗澈,远山宝塔楼台清晰可见,白堤断桥上建有廊檐。画幅极为细腻,显得古朴而宁静。



图3


图4

3.南屏晚钟 (图5,6) 南屏山在西湖之南,玉皇山北,九曜山东. 因山石有壁如屏,又在杭州之南,故名南屏山。画幅层峦耸列,翠岭横披,山势峻伟,北麓下的茂松高坡间就是净慈寺。傍晚僧院寂静,古寺钟鸣,山谷皆应,逾时方息。



图5


图6

4.柳浪闻莺 (图7,8) 柳浪桥在西湖东南岸,清波门、涌金门外,南宋时为御花园。沿堤植柳,以此得名。



图7


图8

画中柳丝踠地,轻风摇扬,似翠浪翻空. 湖水婷婷,台榭深深,如闻黄莺啼于绿荫之中. 游者倾听,流连湖上。笔调松秀苍润,表现出春夏时谧静安宁感。

5.曲院风荷 (图9,10) 原本为”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西侧,岳王庙前,南宋时是官家酿酒坊附近的菱荷塘。每当初夏凉风袭来,酒醉荷香沁人心脾,故得名。



图9


图10

夏山笼翠,长堤连桥,佳木葱薯,曲径通幽,掩映生趣。画中杨柳依依,轻风摇飏,垂于水面,堤岸荷叶点点。合榭亭廊连绵幽深,掩隐于在绿荫花丛之中。此幅构景命意,极尽出夏日湖居清幽闲逸的旷达情致。

6.双峰插云 (图11、12) 巍巍天目山东走,余脉一支,遇西湖而分南山、北山,其巅既南高峰和北高峰,上多有佛塔。二峰相去十里许,层峦叠嶂,蜿蜒蟠结。两峰之上多奇云,塔尖隐露,望之如“插”。



图11


图12

画幅两峰迥然,朝霞夕岚,松涛云海,气象伟岸。其下山间寂然,翠竹清溪,石桥古塔,情趣幽寂。一动一静,可谓绝妙。

7.花港观鱼 (图13,14) 地处苏堤南段西侧,前为南屏山,西靠西山,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本为南宋一处私家园林。



图13


图14

卷首为乾隆诗文:“花家山下流水港,花着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画幅构图严谨饱满,枯笔短皴,用笔浑厚。西山层峦迭嶂,草木丰滋。长堤柳烟水汽缭绕,庭台楼宇依坡而筑,华贵幽静,望之如置仙境之中。

8. 雷峰夕照 (图15,16) 位于西湖湖南夕照山上,因晚霞每每映照雷峰塔,佛光普照而闻名。



图15


图16

全幅以浅绛敷色,示夕阳笼罩之意;杂花、山树则辅以青红之色,勾勒皴擦晕染,无所不用其极;山间则多处留白,像江南山水黄昏时水汽氤氲迷蒙之景,足见画家体物察情之细、之工,至为难见。 乾隆御题:“何处高峰无夕照,斜阳此地独标名。钱王遗迹犹堪指,爱是山头塔影横。”题诗后加钤的“化工四气为全施”印,是乾隆极少施用的闲章。乾隆的许多印章,均为发抒胸中意气之作,大多为表现他富有四海、勤政爱民之心,如“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读书”、“犹日孜孜”等;或为表现个人情操、心志之类的,如“爱竹学心虚”等。尽管与此同为闲章,但“化工四气为全施”却是极为少见的乾隆阐发书画议论的印章,几乎可当一篇精到简赅的画论。

9.三潭印月 (图17,18) 三潭印月岛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湖面上的三座石界塔最初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



图17


图18

画中一轮皎月悬挂天际,岛上屋宇重叠,花木扶疏,金风玉露,暗香流萤。夜色中,明月湖光交相辉映,石塔姣洁的姿影仿佛忽隐忽现,令人心生澄净祥和之意。

10.平湖秋月 (图19,20) 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图19


图20

秋月当空,天高气爽,夜风清凉。当此良辰佳景泛舟湖间,明亮的月光下,长堤宝塔,远山近渚,小桥楼阁,无不一一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