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台医师张丰年 抱病不忘环保

【大纪元5月31日报导】志工台湾系列报导(中央社记者苏龙麒台北31日电)即使罹患肝癌,抱着换肝后的病躯、才刚刚能下床走动,投入环境志工10多年的医师张丰年,仍不忘四处张望着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内的一草一木,希望为环境奉献更多心力。

张丰年是外科医师,原本与环境议题可说是完全无关,但10多年前,只为住家周边的树实在被修剪得太离谱,起身反抗,辗转踏入环境议题领域,从关心行道树、水资源管理、噪音、中科、国光石化等工业区开发,到治山防洪等公共工程,都是张丰年关注的议题。

看环境议题不离本行的张丰年说,外科医师训练时,动刀就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发症与后遗症,避免开刀后无法收拾。张丰年把这套方法放到环境议题上,看出许多不同问题。

从事环保10多年,张丰年最有成就感的是推动被外界封为“张丰年法案”的“复合式噪音条款”。他说,原本的法规只管单一噪音是否超标,集体噪音却不管,经他多年努力,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终于接受他的想法,检测集体噪音量,噪音管制更严格。

不过,张丰年毕竟不是环境议题专业人士,为补不足,张丰年一场场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10多年累积下来的实力,从本来没有人理他,到现在是没人会轻视他的意见。

为参加多种议题、多场会议,张丰年砸下新台币近千万元,从事各种环境保护工作,加上还在开业,积劳成疾,3年前不幸罹患肝癌,所幸大儿子捐2/3肝,进行换肝手术后,才保住宝贵生命。

病榻上的张丰年没闲着,趁能下床的机会,在他开刀休养的高雄长庚医院,将院区种树的问题全部研究过。他认为,高雄长庚医院的绿美化管理,是全台湾相当用心的地方,但树木管理、树不要修剪太高、不宜种外来物种等部分还不足,他在出院前也一一向院方提建议,丝毫不浪费任何一刻,为环境议题做出奉献。

虽不断打拼,但已65岁的张丰年开始注意到视力、体力都开始变差,看简报时也愈来愈模糊。他说,一定会撑到底,但“如果有人愿意跟着我,我愿意把所有知道的问题传承下去”。张丰年期盼,早日找到合适的交棒人选。

医师张丰年(左)长年自掏腰包为环境生态打拼、担任志工,图为张丰年今年3月12日植树节,出席爱树联盟在立法院举办护树记者会时。(张丰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