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文学

血纪(292)

中集-第十章:“文革”尾声

第三节:寻找光明(1)

1969年,毛泽东清除刘少奇的阴谋顺利结束。在四月份召集了中共九大上,林彪以毛接班人的身份,写进了新的党章,演完了这场戏以后,毛泽东总算解除了多年的心腹大患,国内暂时平静了一段时间。

但就在这一年,因珍宝岛军事冲突,中苏两国已剑拔弩张,毛泽东号召备战备荒,把注意力又集中在对苏的战争准备上。

1970年初,云南通海发生大地震,接到报告后,皇上忙令新华社封锁消息。不但不组织抢救,还拒绝国际救援组织的人道救助,只对灾区运去了几十万册《毛主席语录》和几十万枚毛泽东的像章,可怜几十万通海同胞,连呼救声都被禁止传出,便活活地活埋于地下了。

(一)地震棚里

当时,距通海并不太远的盐源,除了感到了大地在摇动外,并不知道通海老百姓所遭受的灾难。

忙于争权夺利的中共各级官僚,只要灾难没有降临他们的头上,依然故我,对毛皇上备战备荒的指令穷于应付的各级政府,哪里还有精力组织灾后救援?

六年后,唐山被大地震夷为平地,使数十万人丧生。这一次大地震发生在北京附近,远比通海惨烈,北京受到强烈震撼,中共才如梦方醒,立即向全国地震区发布统一号令,震区城乡以竹木为骨架,草席作围墙,帆布和塑料薄膜作房顶,一窝风地搭起了“地震棚”。

地震棚顶就像纸一样,大风一吹就会掀去,无法遮风避雨,至于建立预测地震的设施,防止灾难的种种措施,那是吼给百姓听的瞎咋呼,并无实际行动。

戒备森严的监狱也不例外,只要围墙足以保证犯人不趁机越狱逃脱,盐源农场也驱使奴隶盖上了地震棚,并将我们赶进了地震棚中,将原来的监房统统上了锁。规定没有经过队部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打开监房自由出入。

从此以后,所有犯人除开饭外,仍按老规距在坝子里站队集合,工余时间大多都卷缩在地震棚里。

地震棚内用一些破草席分隔成了许多“房间”。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互通的大帐棚。雨季期间,没有大风破坏,还可勉强应付,到了风季,狂风大作,整个蓬顶就像会被掀掉。

简陋的地震棚,等于将全队人员集中于一个大监房中,倒方便了大家互通信息。流放者各自将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到了晚上传送到地震棚的所有角落,每天,分散在各组的火炬成员,将收集到的情况交流后,立即传给大家。

1976年“4.5”天安门事件后,中共两大派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在这种政治气候乍暖还寒的形势下,监狱方面也加强了戒备,院坝里的武装执勤,由原来的一人增加为三人。院墙外的巡逻频次几乎增加了一倍。

林扯高被停职反省后,林何之间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权力斗争,何庆云重新执掌了农六队的管教大权,但从盐源县传来的各种“谣言”,却使何庆云越来越担心,中共上层的分裂,使他失去了安全感。

他怀疑所依附的“当权派”,能否确保局势渡过这段动荡时期?他的内心既没有底,也不知该怎么办?他在场部子弟小学当老师的老婆,几乎天天在他的耳边吹枕头风,要他在这种政局不稳时期,做事不要太绝,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等等。

当时,流传在盐源老百姓的谣言空前活跃:例如“红天已暗,白日正显”;“夜观星象,东北方紫微星为黑气所蔽”;“东方定有一异人收拾毛氏江山”;又说“当今政府犯了地煞,故地震不断,几年内必有血光之灾降落神洲,到时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表面上看,这是一些毫无根据的民间谣言,其实正反映了民间渴求毛泽东专制及早灭亡的心愿,渴求一个民主政府上台,以解人民于倒悬。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正是各种谣言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时候,例如东汉末年太平道,就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步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濒临死亡边缘的农民,往往借助一些宗教传说来号召和组织人民起义。

今天,处在封闭状态的大陆,与封建社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民也像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情况相似,借助迷信和谣言反映他们的要求。在盐源这种十分落后的地区,现在出现大量谣言就不奇怪了。

当时,正是各种地下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的时候,由于中共对国境外的反共活动一向戒备森严,更由于中共的反渗透措施,中国的民主运动几乎没能与境外接触。

而国内的地下组织,基本上是一些由中共内部分化出来的政治上的反毛派,他们立足于夺权以反毛泽东独裁外,并没有形成民主建国的政治纲领,但是,形势正要求国内的反独栽力量联合起来,没有统一目标、行动纲领、组织方式等,就不能反抗表面仍然十分强大的独裁势力。

六队的政治犯,就是基于这种认识,谋求向外界寻找出路。当时我们寻找的是反毛泽东个人独裁的地下组识。

为了分散当局和士兵的注意力,刘顺森在地震棚的中心地带摆了一张小桌子,捡了一块楠竹片当作惊堂木,开讲评书。他以在少年时代积累的丰富历史知识,用他天才的智慧和出色口才,借古讽今,那时,他讲的是姚雪艮撰写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红莲教”。

每天晚上,在刘顺森的评书桌周围,聚集了一大群听众,在人群后面,还经常站着当班的巡逻士兵,这些士兵与其说受人指派来监视刘顺森,不如说被他精湛说书所吸引来听故事,听讲的人筑起的人墙,成了火炬成员交换情况,分析形势的最好掩护。(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