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禁闻

【网文】老农亲身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

【大纪元2012年08月08日讯】本人农民,已步入暮年。亲历1958年那个荒唐的、灾难的年代给人民造成的悲惨磨难,记述于后,看是否真的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

1958年六月左右吧,最高领导发表了近两公分厚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天哪,数亿人民都强烈要求加入人民公社,因这是通向共产主义的阶梯。真的吗!!!!请看:本人所在大队,三个自然村,约两千多人。仅本人近邻20多户私下议论,5成以上出于无奈,不得不加入人民公社。还有另一个村的几户坚决不加入公社,被叫到大队部关在一间小房子内,由公社干部动员,第二天我给一个沾点亲的送饭,走到关他们的窗口外“我的妈呀一声”从窗内传出,我就没敢进去。几天后他们几户也就 “所谓”积极要求加入人民公社了。

 

在以后的20年里,六七十年代农民们的“无声反抗”达到极致。生产队几个人可干完的活,几十个人都去混,反正混一天可给十分,而这十分年终可分八分钱。如果你混的工分少,不够你分的粮食折款,还得欠队里钱。说一件农民的具体事:比方挖出的红薯,还需几个劳力过秤看这块地总的有多少斤。然后再分给各家。这样费时间、费劳动力、费了农民20年,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把几亿农民禁锢在一起,整整浪费了20年的时间,还美其名曰:这是社会主义道路。还要说 一点,在那个时代如果某人认真干活,人们在内心还骂某人“蠢猪”,因为某人破坏了人们的无声反抗,破坏了人们企图早日挣脱禁锢的意图。

公社解体以后:政府舆论等工具都会说话了:大集体•大呼隆……好像才知道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发现的新大陆。其实非也!假如凤阳小岗村六七十年代这样做,后果会是怎样!试想刘少奇61年借给农民三分地(在以后的篇幅再写这三分地的事)的结果是什么?难道小岗村的农民比刘少奇的地位还高!如果六七十年代小岗村农民这样做,不打成反革命才怪呢!

1958年的六月份吧,最高领导又发出了人民食堂好,于是几亿人民又争先恐后积极要求加入人民食堂。看吧:就说我村、我大队、我县…千家万户长年省吃俭用节约的粮食,都强行没收集中一起共产。当然说大吃大喝可能不太准确,但和一家一户的节俭日子比,确实是大吃大喝了。当时人们都隐隐感到难道日子不过了?我村有一个村人皆知的老啃头(就是他家存粮很多,但总舍不得吃,常以野菜树叶充饥),从他家没收的粮食就有三车(当时农村一种牛车),以至于60年他饿死后村人皆说:就是真有三年灾害,他也不至于饿死。

  

还是六月份吧,每端饭碗我就气得大骂:什么世道啊!(不能让别人听到)我爹骂我你不想活了!要知道对食堂不满,那是反党反毛主席的(现代人怎能想像那个时代的政治空气)。试想千把人的食堂几个人做饭,一大堆菜随便洗一下,哪像一家一户把菜摘干净?有时一碗饭里,三公分长的虫子直挺挺两三根。

    

再说八字宪法,1958年秋季播种小麦时,县、公社的党政干部都下到大队,亲自督阵,根据土质好坏必须按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下麦种30—— 80斤。农民们都暗暗叫苦,种子下不进去那么多,上级干部强制重播、横播,必须把规定的下重量播下去。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等着灾难的降临。更甚者各公社都建有样板田,我所在公社是抽调各大队团员青年,肩挑人抬把耕作层土壤堆一小山丘,名曰金字塔。把小麦种子摊一层,上面盖上一层土,就等1959年小麦大丰收 了。

    

我还以为仅我地区是这个样,曾和现在的邻居聊及那个时代的事。他是开封地区祁县人,76岁,现健在,他说他亲自经管靠井边三亩高产田,把麦种子倒在地里用推耙推平,上面盖上一层搅拌好的粪土,再洒上水。笑着说:你想59年能结麦穗吗!1958年亲自经历那场荒唐灾难的健在的人还很多。

几十年来,那些舞文弄墨的高层人士,著书立说的专家学者,居然引经据典地说什么:三年自然灾害遭成60年的大饥荒。而且还说的很具体:某某省遭灾几千万亩,某某省………奉劝这些学者,有胆量看看我一微小农夫的亲身经历,作出你们的解释。另外就连你们这些为“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摇旗呐喊几十年的学者们,也说是59、60、61(姑且说59、60、61年是自然灾害,按照这种不知哪个星球的逻辑,岂不是明年有灾害,今年就要饿死人)年三年灾害,那么 61年的灾害和59、60年饿死人有什么联系呢!

  

1958年中央制定了大跃进宏伟方针,好像冥冥之中鬼神都在帮忙。看吧:58年的夏季,各大报都在不断发红字高产号外:如(记不太准是否人民日报号外)河南某地(好像新乡地区)区某县、某村,经记者亲自过秤亩产小麦4万几千几百斤几两。紧接着各大报亩产小麦:八万斤、十万斤。党中央的喉舌,人民日报号外, 更是起劲起哄。据说高层有务虚务实之说,意思就是某单位多报一点,可以带动大家。当然这成了后来的浮夸风。不过1958年的夏季却实是丰收,而且 1958年的夏季粮食也颗粒归仓了。因那时是一家一户生产。

    

1958年的秋季就不同了,我本人所在公社、县,所知确实是丰收年。但豫西地区千家万户赖以生存的主粮——红薯,基本全烂在地里。记得当时的口号是“以钢为纲”,人人都去炼钢铁,所剩老弱还要大跃进。红薯秧人拔都来不及,牛套上扒(一种把地搪平的农业工具)拉过去红薯秧全挂掉了。县、公社检查团就可以在大会上:“某某大队、某某队两天就收粮食几十亩。现代人或许会说粮食烂地里人们吃什么?放心:1958年夏季确实丰收再加上强行没收全体农民世代勤俭节约的粮食(当时那个年代生产低下,农民们的日子非常节俭),当时自然不愁吃了。

    

每到晚上农村到处都传来哗啦啦的水车抽水浇地的声音(其实是把抽水的链子去掉,小孩都能推动的轮盘响声),大跃进吗!记得那时我曾参加公社组织的参观团到地区各地参观。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但总的印象都和我公社一样,尤其在宛北一个叫鸭河口的地方,走在地里用脚一踢都是花生。

    

我写了一步跃入:人民公社、大食堂、八字宪法,就要跃入共产主义了,下一步就要超英压美了。看吧!1958年秋冬之交,以钢为纲的口号指引下全国大炼钢铁的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展开。我县的炼钢炉群是建在纵贯县城东西(现312国道)的大道沿线。看吧!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幕下红彤彤蔚为壮观。炼钢炉群是用土块黄泥糊成直径约一米.高约两米的筒状建筑,再配一个木制大风箱,人们拉着风箱,喊著有节奏的号子,看架势真的要超英压美了。

   

用什么作燃料呢?有:那郁郁葱葱的山林、绿树茵茵的村落、松柏苍翠的坟茔、古刹。哪管你百年古树千年古柏都在这为了超英压美的风暴中,被砍伐一空,填在这土炉群中化为灰烬。劫难过后,山林光秃秃、村落光秃秃、坟莹、古刹光秃秃,就连我们的祖先千辛万苦雕刻的古碑群、石牌坊、石 狮、石龟、石羊…….都在劫难逃。记得当时由县城去南阳,路过一个叫王村的地方,路的北边(现在的312国道)横七竖八扔着石狮、石羊.、石….据说后来都和我处的石碑群一样,被拉去烧成石灰了。更不要说那精美的壁画,都在这场劫难中永远消失了。

   

用什么炼铁呢?有:千家万户的锅、杓、铁铲,门箱柜上的铁制饰件,凡千家万户家中所有铁制物品,都被砸、被撬,填进了这小土炉群。古刹里的铁制文物,更是难逃其难。我处古刹里有一约200斤古铁钟,当时的七旬老翁说“他的父辈都不知该铁钟有多少年代”,当然也被这土炉群所吞噬。

  

也就在这场以钢为纲的口号指引下,全民炼铁的风暴中,1958年秋季丰产的粮食自然都无所谓让其烂在地里。因为有当年夏季的丰收,加上强行没收千家万户长年累月节俭的粮食,自然库里有的是粮食。当年是饿不着的。 我写了亲自经历1958年的……也就是所致1960年冤魂片野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吧。现代人想想看:1959年夏季的小麦收成是个什么样,当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和开封地区、许昌地区的几个老人谈及此事时,他们骂道:麦穗像蝇子头….(就是1958年播种时,农民无可奈何地被强制执行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的结果,这也是1958年农民早料到的结果。)尽管1959年夏季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大面积减产,收成甚微,但那些样板田、万斤田更是绝收。

    

但是那样的时代,仅以我亲自参加的公社大会为例,记得我所在公社17个大队,都不愿第一个汇报产量,但总得有一个先汇报:“我大队全体社员,认真学习贯彻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亩产小麦800斤的好收成”。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汇报产量依次递升。当然第十七个大队小麦产 量最高,不但大会表扬,而且扛上一面大红旗高高兴兴回家去。而那第一个汇报如何如何努力取得800斤好收成的大队,自然成了倒霉蛋,大会受到批评不说,扛上一面白旗,垂头丧气回家去。

    

下一步就是上缴国家粮食。既然粮食大丰收那就不能不顾国家。你汇报了小麦亩产800斤或1800斤,那就按此产量,留下部分后全部上缴国家。本来收成甚微,生产队干部不得不把粮食全部上缴。这样58年没收全体农民的粮食。58年夏季丰收的粮食,通过大食堂大吃大喝,秋季把粮食大量撒在土里。这时仓库粮食已空,可想而知农民的处境了。

  

1959年的事,再写一下秋冬季节我记忆最深的一次会议,就是上级对农民的生活安排。全县、各公社都有上级领导亲自参加,各生产队正副队长、保管会计.、大小头目都集中到各大队研究安排社员生活。宗旨是:必须保证每个社员每天半斤粮食(500克)。粮食从哪里来呢(因为夏季、秋季各队头目被逼虚报产量,当然被逼基本全部上交了)?各基层干部都绞尽脑汁一直熬到后半夜三点多钟,总算有了办法:“我们队上交时瞒报了产量”柴垛内埋藏3000斤粮食,牛棚内埋藏几千斤粮食。这样一算我们队就保证了每个社员每天半斤粮食。当然各个生产队都相继想出了办法,都能保证每个社员每天有半斤粮食吃。天濛濛亮时各生产队大小头目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都把本队的社员生活安排好了,微睁着腥松的眼睛回队了。相应的各公社干部,都回去向上级汇报自己所在队社员生活绝对有保证。

  

那个时代的人就是有办法,至于社员吃什么呢……就像1958年夏季一样,上层领导有了“务虚务实精神”(虽然现在我无从考证这话出自哪层领导之口),夏季小麦就有了经过记者亲自过秤:小麦亩产四万斤、八万斤的号外报导。而59年的冬季眼看社员就要饿肚子,经上级领导集中各级大小头目开会,社员就有 了每天半斤粮食吃的办法。你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吗!不,千真万确。

    

当无数个老人、孩子饿得皮包骨头,当我亲眼看着大伯微睁着双眼,微微蠕动着嘴唇发出几乎听不到的“饿呀、饿呀!慢慢的、慢慢的就也再发不出声音 了…….那个年代就他一个人是这样离开的吗!据我所知我们豫西地区饿死人还不是较严重地区,但我们近邻八户人家,我二爷、小爷、大伯、三伯等共饿死6人。

    

如果不把全民多年节约的粮食没收,集中一起大吃大喝搞共产;

    

如果不搞什么农业八字宪法,把粮食种子强制农民超出正常播种量5倍6倍往地里下,造成59年夏季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如果不搞什么全民炼钢铁(其实胡搞,农民们都说是劳民伤财),造成58年秋季本来大丰收的粮食全烂在地里,能饿死一个人吗!

    

这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吗?三年自然灾害是从哪一年算起,我前面已驳斥过。按上层人士、专家学者所说是59、60、61年三年灾害造成60年的大饥荒。真是奇了怪了,不知是哪一国的逻辑:明年有灾害,今年就要饿死人?中国几亿农民都是二百五,岂不悲哉!

                                                

本人看到过一篇“三年自然灾害”责任一文,觉得比较客观。但不同意如:“根据张戌(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里:如果没有粮食出口,中国人一个也不会饿 死。我不知撰此文的作者是否算过一笔账。好,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农民愿意不知天高地厚的帮你算一算。当然我不知道到底出口了多少万吨粮食,权且说出口 300万吨粮食,也就是60亿斤粮食。假设当时是六亿人,每人每天按半斤算(也就是500克)可以吃上20天。按此计算就不会饿死一个人吗!当然我上面说 的6亿人,300万吨粮食都是假设。

  

我一个低微的农民不自量力的来给你算算另外几笔账,1958年强制农民(执行毛主席亲自指定的农业八字宪法)超出正常播种量数倍播种,就算是超出三 倍,也就是每亩地多下种30斤小麦。记得当时我们小队200亩地左右,留下春地约50亩,也就是播种小麦150亩,算算看.一亩地浪费30斤小麦,这 150亩地该是浪费4500斤小麦?而且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导致1959年夏季的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这150亩地的小麦就说每亩最低歉收50斤小麦(实 际远不止这个数字),这150亩小麦就欠收7500千斤小麦?仅这一个小生产队的浪费,和绝不应该的歉收,就达12000斤小麦。这仅是最低最保守的估算。 而一个大队、一个公社、一个县、一个地区,有多少个生产队?全河南省呢?请你们算算该是多少万斤或多少亿斤粮食。

  

再说大食堂的浪费,因为有了1958年夏季的大丰收,加上没收千家万户长年累月节俭的粮食。过共产吗(说大吃大喝可能不太准确 ,但和千家万户当时的日子相比,确实是大吃大喝了),这在其他省份农民们自己所说大食堂的生活,可得到验证。我还是算一笔账吧。我村当时约有1000人,就按每人每天最少浪费一两(50克)算,一天的浪费就是100斤。而一个月、七个月共浪费21000斤粮食。这只是我一个村的浪费。而全公社全县、全国有 多少村?谁来算这笔账。有多少亿斤粮食被白白浪费了。我为什么说七个月呢?因为到了1959年没有粮食浪费了。

  

再说1958年的秋季烂在地里的粮食有多少?仅就我们村四个生产队算,我们队光是红薯约20亩,每亩按当时最少1600斤计算,三万六千斤红薯就烂在地里 了。这仅是我们村四个队中的一个队,而四个队就按我们队烂掉的算:共烂了十三万八千年红薯。我重复一遍,这十三万八千斤红薯只是我们一个村烂掉的。全大 队、全公社全县、全地区、全国烂了多少粮食?谁来算这笔账,能饿死人吗!!!!能饿死人吗!!!!

再说如果1958年不把树木砍光,1960年人们还可以有树皮、树叶吃。

  

说几件题外话,1961年刘少奇让分给每个社员三分地,也就是还千千万万农民一点点自由。就是这三分地,就是这一点点自由,1962年农民不但吃饱了肚 子,还不得不拿红薯干烧锅。当时我哥来信教训我:吃不完保存起来,怎么好拿粮食烧锅?我答复说:柴禾两角一斤,(因1958年树砍光了,柴奇贵),而红薯干 八分钱一斤,我哥无言。

  

当然刘少奇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时农民最烦的就是经常要忆苦思甜。64年一次大会上领导培养的老贫农还没有上场,一个中年妇女就涕泪交流的上场诉说60年她爹妈都饿死了。当然没让她….不过领导也没追究她政治责任,因为她有点二百五。

1964年征兵时,我当时是民兵干部,所以知道上级的精神:凡是1960年家中有饿死人的青年,政审第一关就不能过。

  

当时我县广为流传一中学生在他的日记里写道:“万岁,吃饭站队,等上半天,吃上一碗。”被人发现,据说被斗得死去活来。

(作者:豫老朽 责任编辑: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