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癌师动人故事 生命教育最佳教材

静修女中老师欧茵妃体悟生命可贵 时常与学生对话分享她的经历 引导学生“认识死亡”与找寻生命意义

【大纪元2012年09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因为科技发达,把世界缩小为地球村,但同时也是个情感疏离的年代。长期关注生命教育的静修女中老师欧茵妃,常常在上课时,把生命教育融入教材,“有些孩子谈着谈着就哭了,而情绪的抒发,也是认清生命的一种方式。”她强调,当孩子不知道如何找寻生命的意义,对人生充满迷惘,师长的角色就更加重要。

教育部今(6)日举行生命教育活动启动记者会,透过戏剧表演、征文活动、海报竞赛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认识自我、尊重善待他人。教育部次长陈德华表示,近来校园霸凌事件频传,生命教育即是一帖良药。

投入教育领域已数十年的欧茵妃,曾经是乳癌第三期患者,因为深刻体验到只有活着,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所以时常与学生对话分享她的经历,成为生命教育的最佳教材。

因为对天主教的信仰,带给她希望与能量,并常怀感恩心;她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以身作则”,老师尤其要先对人生充满信心,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她坚信爱永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每个人都想要爱,都有被爱的需要,只要把它引出来,然后给他们爱,就是最棒的生命教育学习。

尤其现代媒体乱象、父母忙碌没时间关心孩子,老师管教学生动辄得咎,现在的孩子其实活得比过去更辛苦,也没有倾诉的对象。因此,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时,欧茵妃会扮演倾听、分享,以及陪伴的角色,尽量避开教条式的教学。

由于罹癌的经历让她体悟到生命可贵,需更加珍惜,因此她常分享许多成功或失败的生命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死亡”,让学生懂得必须学会面对死亡,感受无常的震撼,才知道该如何活着,好好过日子,自然会爱惜和尊重生命。

在学校众多学科中,生命教育常只是被视为其中一学分,但这项课题却是一辈子都需要学习与挑战的。她也提醒学生,要勇敢说出生命的苦处,藉由外界帮助,总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责任编辑: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