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香港长策会:料8.5万双非来港读书定居

【大纪元2013年01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乐欣慧报导)就香港近十年来直升不跌的楼市以及相关对策,日前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在召开简介会检视房屋需求评估模式,以制订未来最少10年的建屋量为目标。当局预计17万双非人口,最少半数即8.5万人有兴趣来港读书定居,预计会带来居住问题。

过去15年香港楼市供求严重失衡,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承认,私楼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变化大,当年的评估未能充份回应实际情况,但总计过去10年,每年平均经济增长为4.5%,可能成为评估长远房屋需求的基础。

委员会估计十七万双非子女中,日后有一半即八万五千人将来港居住。另外,委员李华明指,香港出现核心家庭瓦解情况,小家庭数目增加,住户平均成员人数由3人逐步跌至2.7人,单身人士住屋需求,以及人口老化产生的长者特别住屋需求,都需要讨论。委员王坤认为,每日150个单程证名额对本港构成潜在住屋需求压力,希望政府正视。

委员同时认为,估算房屋需求时,要吸取“八万五”的教训。要因应社会情况小心推算,并吸取九八年检讨时的不足经验,考虑双非婴儿及来港工作流动人口的需要,又指评估时要有弹性,不能“铁板一块”,需及时作出调整。

八万五

因应香港的整体楼价在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的高峰期,3年零10个月之间上升了68%。时任特首董建华在1997年度施政报告提出八万五建屋计划(简称八万五),即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

此政策的推出,再加上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楼价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业在5年多的时间内贬值70%,很多中产阶级成为负资产,香港经济一片萧条,直到2003年SARS爆发过后才逐渐复苏。

而八万五计划也从2000年代早期起,开始缓和,港府推行多项措施减少住宅供应,大量减低新建成屋宇的数量。

时至今日,种种原因令香港房屋平均呎价一路飙升,已经接近1997年呎价的两倍以上约1500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