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人物

永不放弃的精神──嘉农棒球队

【大纪元2013年12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许嘉麟台湾嘉义报导)嘉义大学人文艺术中心邀请电影《KANO》导演马志翔,18日下午以“不放弃的精神-嘉农棒球队”为讲座主题,与出生嘉义的纪录片导演李孟哲及嘉大学生代表邱翊凯进行对谈。

马志翔说,《KANO》的特色在于“讲述历史”,他指出,KANO即嘉农的日文发音,电影述说嘉义农林(嘉义大学前身)棒球队,从1928年成队后,一路从只想锻炼身体的学生运动社团,由于教练的坚持,而打入日本青棒最高殿堂甲子园,在当时,棒球是只有日本人才能玩的,而这样一支由汉人、日本人及原住民族组成的球队,竟能拿到全台第一、甚至到甲子园冠亚军赛,最后即使输了,也赢得在场5万5千名敌对观众的尊敬及掌声。

马志翔曾经拍过电视剧,对于自己,他订了10年的期程,要学好基本功,等待机会的到来;《KANO》这样的奋斗故事,让马志翔一读后,激动不已,“原本只是单纯地觉得,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故事,想要去演里面的演员,没想到后来就变成导演了”,他谈到拍摄过程中,为了调查、比对,进而呈现历史,嘉义几乎成了他第三个家;“我还把球员们的老照片贴在墙上,天天盯着看,想以他们的形象来选择角色,但真的很难!”,为了真实呈现历史,在选角上,他不用演技精湛的演员,而征选各大专院校、高中里“会打棒球的学生”,“连临时演员也找在地人”。

“其实在拍《赛德克‧巴莱》时,就已经收集到很多相关的历史,也打算接下来就是要拍摄嘉农的故事。”但比《赛德克‧巴莱》还庞大的制作团队,种种问题也让马志翔在拍摄过程中曾经心烦意乱、钻过牛角尖,他感谢魏德圣导演把他从框框中拉出来,改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KANO》。

从与魏德圣的合作中,他表示他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拍摄的技术与格局,“不管拍什么题材,叙述一定要到位”,他并举球衣上的脏污为例,什么地方应该是脏的,是因为球员擦汗、跑垒、还是扑垒造成?这些小细节他都非常注重,就像只找球员来演,“小细节一定要做好,不能让观众觉得这电影不专业”。

而如此庞大的剧组,要如何去拥有共识?马志翔认为,最重要的是互相之间的信任,以及导演本身的美学素养、能力一定要足够。

“棒球最好看的时候,便是青棒时期,这时候的孩子们,体格、技巧已经成熟,但仍保有一单纯的心在打球,很单纯的只为了胜利、只想在球场上奔跑。”马志翔说,《KANO》就是在述说这样的精神──不放弃;他举今年经典赛的台日大战,“那感觉就像回到1931年,台湾虽然被逆转、输了,却获得对手的尊敬与刮目相看”,他勉励,就像孩子们单纯地打球一样,应该先回到“喜欢打球”的原点,站稳了,再去展望未来;“每个人都能够有梦想,但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