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游踪

巴罗莎“南澳的奶油”——巴罗莎谷概述

【大纪元2013年05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晓潇澳洲阿德雷德编译报导)位于阿德雷德东北60公里的巴罗萨地区大约13公里长,14公里宽,绵延的山丘之间,棕红的大地上,当地的植物、野燕麦、棕榈树、羊群还有片片葡萄园,编织出一幅静宜安详的画面。当地自然条件优越,加上人对自然的了解和呵护,使得该地不仅成为著名旅游胜地,而且是世界顶级酒庄的孕育之地。

在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peramangk土着人主要生活在这一地区,北部与ngadjuri土着人共同分享。

巴罗莎谷是英国莱特(William Light)上校于1837年为了纪念1811年英军在西班牙打败法军的战役(Battle of Barrosa)而命名的,莱特当时参加了这场战役,但由于书记员的错误,Barrosa被拼成了Barossa,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巴罗萨(Barossa)。莱特是第一个到达南澳的英军勘察指挥官,他以为阿德雷德选址以及城市布局、街道和周围绿地的规划而著名。

1842年,第一批英国和德国移民开始在巴罗莎定居,由于当时普鲁士帝国对路德教派的迫害,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巴罗莎便成为以德国人为主的定居点,形成了具有传统德国文化特色的定据点。这里是南澳最早的定居点。

今天,巴罗莎的3个主要小镇全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小镇的个性不仅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而且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便是它的文化和传统。

塔努丹(Tanunda)被认为最具德国传统特色, 安格斯顿(angaston)则有英语乡村韵味,当初主要以英国康沃尔矿工和其他地区的英国人为主。

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小镇努里乌特帕(nuriootpa)受到德国和英国定居者两方面的影响,是巴罗莎的商业中心。

19世纪30年代后期,南澳大利亚公司主席安格斯(George Fife Angas)雇请德国天才语言学家和矿物学家、南澳第一位地理学家虚奇(Johannes Menge)对当地进行探察。1839年4月,虚奇对巴罗莎的描述是:“The cream, the whole cream and nothing but the cream.”

巴罗莎的土壤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这里现已成为一个富饶的家园。整个社区以食为主,优质的农产品、加工食品让人流连忘返。制作红酒的西拉子和赤霞珠葡萄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生根发芽之地,早期定居者从欧洲带来的西拉子葡萄藤是现在世界上存活的最古老的葡萄藤。

上好的葡萄酿造出的是享誉世界的美酒,150家酒庄和80多个酒窖中不乏鼎鼎大名的佳酿,奔富(Penfolds)、禾福(Wolf Blass)、杰卡斯(Jacob’s)等等等等,真需要好好细数。

巴罗莎的美来自于它的自然天成和人之勤劳智慧的美妙结合,朴实无华和精致之间的完美平衡。人们喜欢到此感受它与众不同的天地之灵气,留恋于不算太古老但保护良好的历史建筑,体验它保持至今的传统文化,画家来此把美景定格于画布之上,音乐家到此寻找灵感,当然还有留在舌尖上美妙回味。难怪当年英国女王到此也是赞不绝口。

(责任编辑:陈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