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组图:国父孙中山父子“溢情于家书”特展

【大纪元2013年09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国父孙中山父子“溢情于家书”特展正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1楼党史展览厅展出,党史馆主任王文隆说,内容包括孙中山父子在不同时空环境下,曾使用的文具、书信、电报与书籍等文物,呈现出在大时代下这对父子间的真挚情谊。

1910年国父孙中山与孙科合影。(钟元/大纪元)

孙科在自传《80述略》中曾提到,父亲为鼓励他阅读,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将书籍带给在旧金山留学的他。足见孙中山对培育孩子的用心。王文隆说,“溢情于家书”特展,展出的文物,包括孙中山使用过的书桌,这是特别从旧金山运回来的,当年于“少年中国晨报”所使用的书桌椅。孙科的文物,则是他所使用过的“二十四史书柜”。

1923年孙科任职广州市长期间。(钟元/大纪元)

孙科是国父孙中山的长子,为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卢慕贞长居澳门,1952年过世后,澳门住居成为纪念馆,陈列孙中山使用过的物品,后来国民党将孙科3万册图书与书柜移到台湾。

1923年孙科参观国父孙中山于广州东校场举行之阅兵仪式。(钟元/大纪元)

王文隆说,孙科将书斋命名为“补不足书斋”,自谦尚有不足的地方,须不断念书,尤其是史书。这座书柜由15个小书柜组合而成,分而散之、集而聚之,排列有一定顺序,恰好与历史演进时序相同,“由上而下、由右至左,依时间为序的排法”。书柜中藏二十四史,正是孙科读过的史书。

“溢情于家书”特展,展出的文物,包括孙中山使用过的书桌,这是特别从旧金山运回来的,当年于“少年中国晨报”所使用的书桌椅。(钟元/大纪元)


“溢情于家书”特展,展出孙科使用过的“二十四史书柜”。(钟元/大纪元)

书柜是“补不足书斋”藏书一部分,王文隆表示,孙科使用的书柜相当珍贵,是国民党相当重要的历史资产。由于年久失修,这座原本放在孙中山元配卢慕贞住所的孙科书柜出现历史斑驳,党史馆今年1月底送修。

党史馆展示孙中山的家书,是孙中山父子用英文往来的书信。(钟元/大纪元)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丸善株式会社购书的单据(1915)。(钟元/大纪元)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丸善株式会社购书的单据(1914)。(钟元/大纪元)

党史馆也展示孙中山的家书,是孙中山父子用英文往来的书信;还有孙中山当年倡导革命推翻满的海外路线图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丸善株式会社购书的单据,以及孙中山曾经在南京、上海居住过的寓所照片等。

国父孙中山当年倡导革命推翻满的海外路线图 。(钟元/大纪元)

孙科共有两子四女,长子孙治平、次子孙治强和4个女儿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和孙穗芬。孙科曾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晚年曾在台湾出任“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长”。

国父孙女孙穗芳(前右)所着“永载中华”新书发表会2011年10月5日在台北举行,孙穗芳在发表会后到国父铜像前,缅怀国父。(林伯东 / 大纪元)

孙穗芳:中国应实行三民主义 非读马列

孙科的三女儿孙穗芳对孙中山充满了崇敬之情。为了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孙中山,她不辞辛劳地在世界各地演讲1000多场,用近十年撰写《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一书。可以说是现在孙中山后人中,对孙中山思想研究和了解最透彻的。

国父孙中山曾经在上海居住过的寓所照片。(钟元/大纪元)

孙穗芳在中华民国建国百年来台,发表“永载中华——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 新书,她告诉记者,这也是她继承且要保存国父的思想教导,孙中山思想是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然后他再择取欧美 科学、民主的思想,再加上他自己的创见,而有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法。“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所在就是孙中山革命思想,而不是中国大陆现在大学生读的马列主义。”

[[4]]

国父孙中山曾经在上海居住过的寓所照片。(钟元/大纪元)

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孙中山明确指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可使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实施成功的条件。”她强调,中国不能走弯路,我们要作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有自己优秀的中华文化、道德传承下来,我们要保存和发扬。“中国大陆应该要用三民主义作为整个内部的基础,这样中国才能有前途可以发展。”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