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法

让孩子接受正面暗示 问话有技巧

【大纪元2014年1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接孩子的这段时间和孩子交流,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家长应注意自己的提问方式,多用正面提问,让孩子接受正面暗示。

下学了,石小龙蹦蹦跳跳地从学校出来,奶奶马上接过沉重的书包背在自己身上,拉着小龙的手关心地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小龙本来欢快的脸马上变成“苦瓜”,然后有点愤愤地说:“今天中午吃饭,我看同桌玲玲带了很多好吃的菜,跟她要,她不肯给。真小气!以后我有好东西也不给她。”……

家长这样的提问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委屈。专家认为,这样的沟通方式太“负面”。暗示孩子在学校会被欺负,不快乐。这样孩子潜移默化地就会有“被欺负”的意识。专家认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亲子沟通、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但要注意提问的方式。

一天依依的妈妈问刚从幼儿园回来的依依:“你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帮老师做事啊?”依依愣住了,好半天才回答了一句:“没有。”妈妈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妈妈又一次这样问她,这回依依没有迟疑,直接回答:“没有。”第三天,当妈妈又把同样的问题提出来时,依依似乎早有准备:“帮了,我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妈妈表扬了她。此后,依依特别喜欢在班上帮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做事,老师经常表扬她能干,依依也因此觉得特别开心,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这样的对话,让孩子有“帮助别人会让妈妈开心”的暗示。所以孩子会朝这方面努力。依依妈妈正面的暗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位父亲在谈及对女儿的教育时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辅导过孩子功课什么的,每天回来也只是跟女儿聊十分钟,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一天的家庭教育。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孩子心中哪些是他认为的好和不好,窥探孩子的价值观。在孩子回答时,家长不要急于给予是非评价,而是注意倾听,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通过这个问题来了解孩子是如何界定是非好坏的。也可在讨论中传达对事件的正确看法,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使其价值观更加成熟和稳定。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这是一个非常正面的暗示,即“你在学校有很好的表现,能告诉爸爸妈妈是什么吗?”这让孩子有意识地每天都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

家长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的威力,它的激励作用能使孩子每天都自觉地去表现得更好。让孩子每天都感受到努力实现目标的成功感。这样的孩子会通过自我激励,变得对人生更积极乐观。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孩子每天在学校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在生活上也会有一定的收获。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回忆一天学到的新知识。这时候无论孩子学到的新知识家长觉得多么“幼稚”,也一定要认真倾听,给予一定的称赞和鼓励。这样不仅让孩子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让他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因为父母爱听。

另外,孩子在学校里可能还有一些知识以外的收获,例如今天又交到了新朋友,或者今天他鼓起勇气上台表演诗歌朗诵……。家长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将会成为塑造孩子性格的良好推动力。

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学会了体谅和包容、学会与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见到老师、同学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获得老师赞扬等等,这一点一滴都将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部分。

4.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助的吗?

这个问话其实隐藏的作用很大,首先,这是父母主动关心孩子的表现。孩子会认为父母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没有需要帮忙的,也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注。当孩子遇到难解的困难时,他们自然地就会向父母诉说。

另外,父母主动提出帮助,其实也是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对于孩子提出的困难,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父母就应该适当地引导孩子,让他认识到这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他完全有能力去解决他,不要让孩子有过分依赖和推卸责任的心思。如果这个问题确实是孩子难以自己解决的,那么家长也应该和孩子商量一下可以如何解决,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样也就能够引导培养一下孩子解决困难的思维方式,锻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常鼓励、表扬孩子,向他传递正能量,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非物质的爱,给孩子成长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李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