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学童食农教育与种稻体验

【大纪元2014年12月02日讯】 (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近年来食安问题频传,气候变迁也影响世界的粮食产量,许多孩子并不知道手中这碗米饭如何从农田到餐桌。

东安国小与平镇市农会连续两年合作推动学童食农教育与种稻体验,今年更加入移民署桃园服务站的参与,进行一系列食农教育课程,2日终于欢呼收割,弯腰收成的六年级学生感受稻米得来不易,双手环抱着金黄稻穗,高声欢呼!

移民署桃园县服务站专员吴韦贤指出:东安国小以东安世界城为发展愿景,因为学校族群多元,每年移民署补助超过40万元,协助不同族群学童多元发展,移民署林万益主任2日到现场参与收割,陪学童体会收割的意义。

学童食农教育与种稻体验,教师们运用生动有趣的课程,介绍在地米食文化,制作与品尝米食。让孩子亲自到田里插秧、除草、捡福寿螺,运用稻草扎制草剑童玩、稻草人和扫帚,小朋友初体验时,原来都意兴阑珊,甚至觉得泥巴又脏又烂,一系列课程下来,孩子们发现,原来,米食文化不论社会如何变迁,对于人类社会生存,仍然息息相关,有从中发现许多经过实际体验会的学习与成长,以后吃米食时,真的就有不同的感动。

东安国小六年级的学生,2日戴着自己彩绘的斗笠下田去收割,斗笠上画着彩虹鱼悠游自在的活泼图案,是东安国小“彩虹鱼勇闯世界城”的课程意象,东安国小希望每位孩子在学习的历程中,犹如自由自在的彩虹鱼,各自的色彩璀璨发光,也如东安世界城的愿景,各族群和谐共存,有自信的快乐学习,东安校门的校园意象就是期许每位还孩子勇敢体验学习,提升各项能力。

今年八月这些学生进行插秧种稻体验,第一次赤脚踩进软烂的泥土,忍不住频频尖叫,。2日学生们顶着寒风下田收割,将一把把的金黄稻穗抱在手上,学生忍不住高声欢呼,也深刻体会到悯农诗“粒粒皆辛苦”的真实意涵。

东安国小校长黄木姻表示,只有亲自体验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学习,学校设计这些特色体验课程,创造更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学到了,一辈子也不会忘!

稻米收成后,将包装制作成独一无二的“东安世界米”,提醒孩子们,唯有辛勤耕种,才有丰收时节,象征米食是世界最重要的食粮,也将成为孩子们学习感恩惜福最特别的毕业礼物。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