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名人

路易•威登的传奇 (二)

【大纪元2014年02月05日讯】 在巴黎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离凯旋门不远的一家店门前,顾客经常排起长龙等着进店购物,走出店门的那些肤色不同的顾客经常是手上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样的图案,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舰店。近年来,这里的中国顾客越来越多,他们也像一个多世纪前的王公贵族和名媛绅士一样,对声誉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独钟。

在每个路易威登品牌皮件上都有字母“LV”交织组成的图案,它是法语LOUIS VUITTON的缩写,LOUIS VUITTON的中文翻译就是路易威登,它是该品牌第一代创始人的名字。今天路易威登无疑是法国乃至全世界的顶级皮件奢侈品。LV自问世以来,就孜孜不倦地追求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雍容大方的设计历经上百年不仅没有被时间所淘汰,反而成为时尚之经典。但是,您可曾知道这个辉煌的皮件帝国是由一个出生卑微的磨坊主的儿子和他的后代们一手打造的吗?

现在让我们追溯路易•威登的足迹,走进这个皮件帝国,探寻它具有无比魅力的秘密。

徒步400公里赴巴黎

从路易的家乡如拉(Jura)到巴黎大约400公里,相当于今天的4小时车程,在大约两百年前的马车时代,以当时最快的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赶,马车需要4天。但是路易没有这样的盘缠费,他只能徒步走在崎岖不平而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相当辛苦疲劳。在当时,路易并非唯一徒步旅行的人,在路途中与他同行的有朝圣者、商人、流动商贩等不同身份的旅行者。路易把行李捆绑在木棍上,再背在肩上,日复一日地朝巴黎方向走。路易有时会看到贵族使用的马车,他就任其思绪驰骋,梦想自己坐在马车伕的旁边……

路易每天要面对住宿和吃饭的问题,他沿途靠打零工来找一个屋檐过夜和填饱肚子,有时帮人喂马,有时做伙房工。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磨坊工和森林工最感兴趣,一听说有人招募人手去砍伐森林或清理灌木丛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绕道去报名。这时的路易并不急于抵达巴黎。这次旅途也意外地给他提供了解其它地区不同树木特性的机会,使他对树木的知识更趋完善,他学会了如何处理栗树、樱树和杨树等,而这些木材在往后的旅行箱制造中,全派上用场了。

1837年9月,经过两年的艰辛旅途,刚满十六岁的路易.威登终于抵达巴黎。

遇到命中贵人

少年路易.威登初抵人生地不熟的花都巴黎,首先要解决生计问题。虽然当时的路易目不识丁,但他了解木材,赏识和尊重木材。而且他具备一个年龄优势,十六岁正是成为学徒工的最佳年龄,路易的后代,包括儿子、孙子和曾孙都是在这个年龄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的。他差不多走遍了巴黎所有的工作坊,不久就凭借经验找到了一份工作。

1837年初秋,路易遇到了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马雷夏尔先生(Monsieur Maréchal)。马雷夏尔在巴黎经营一家相当出名的木箱店,他给路易提供一份“行李打包工”的学徒工作,得到的薪水是一张用来睡觉的工作台、一个塞满木屑作枕头用的布袋,外加一天两餐的伙食。他向路易承诺,如果工作出色的话,很快就可升迁。路易立刻就接受了这份工作。

随着十九世纪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马车、轮船到火车,人们出门远行也越来越频繁。“旅游”(tourisme)一词于1803年首次出现在法语词汇里。法国大文豪们对旅游有不同的诠释,司汤达把一个旅游者描写为“一个怀着好奇而慵懒心态走遍各地的旅人”,而雨果和夏多勃里昂则把旅游看作是一种逃避无名忧郁的方法。不管文豪们如何在抽象的文字世界里书写不同的旅游定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国王室和贵族出远门时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特制的行李箱和打包服务。时装设计师们也需要白木箱来放置宫廷显贵定制的衣帽、裙装来运送。在“七月王朝”后的国王路易.菲力普时代,女子服饰带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意和婉丽,流行下裙是蓬松而多褶的款式,女裙必须单独装箱。马雷夏尔的木箱店得益于这个时代,生意非常红火。

路易在工作坊和客户之间忙碌,他锯木头、刨木材以及凿切木片到箱子所需的精确度,他去富丽堂皇的客户沙龙为他们打包收拾行装。彼时的“打包收拾行装”与此时的“打包收拾行装”不可同日而语。在十九世纪,人们运送各类物品,诸如家俱、镜子、玻璃器皿及挂钟等,各种物品的保护方法都不同,像灯具,先拆装,各个部件分装在不同的盒子里,镀金部分用丝纸包起来,然后把它们都集中在同一小箱子里,最后再用碎纸填满箱子的空隙,这简直就是一门微妙的艺术。

1898年路易.威登行李箱广告。(维基百科)

(责任编辑: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