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水彩行家】品故乡馥郁芳华1

循陈品华老师彩笔之邀约 分享一份寻访原乡的感动 作者:毓修

有些画赏读时 没有惊叹

只留有语塞词穷的澎湃

有种图 话说得清轻

却常搅动又沉又稠的心绪

并非排山倒海的撼动

而是涓涓细流的述说

述说 太平洋的蓝 都兰湾的愁

述说 卑南溪的喘息

在打了赤膊的土地上

述说着四季更迭的容颜

在这片岁月踏走过的扎实

这是品华老师说的画

用彩笔眷着家 也释爱

缘起于错识

1980年代时逢台湾水彩发展蓬勃期,名家辈出。当时二十来岁的我从花莲北上求学,对于水彩的认知高度仅专注着眼于统调及精密刻画的写实手法上;而品华老师的作品,足足在我心底头震晃了一下!那是一股由视觉引发的内心触动,有如丝绒质地般柔滑轻拂,舒服得令人沉醉不已啊!心想:这位画坛新人应是与我岁数相当的年轻小伙子,他能将画面氛围经营得如此不凡,实属了得!

陈品华《青溪一曲》,76×28cm_2006 (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2008年参与亚太水彩协会之作品研讨,初次与品华老师照了面;刹时间意外得错愕良久!原来“陈品华”是位亲切温暖的大姐,无怪乎能将温柔底蕴揉注于画作之中,淳香而清远。这将近二十年的错识便在福山写生采风时主动勘谬,就此与“她”结识为画友。

陈品华《春野》 76×56cm 1988, (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投身水彩绘画多年后才稍稍明白:为何老师的作品会在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且萦回不去?我想:应是份源自于同为东台湾域区性的土亲味。

陈品华《福山夏阳》76×56cm_2008,(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太平洋的风、中央山脉的云、雨润后的植被、刷洗过的溪石与滋养着沃腴万物的土,孕育出之地貌景致与人文观点自有其同质脉络可循;只是凌驾于主题景物之外的内涵层面仍有待探询。希望藉由这次难得之专访机会,再次寻回遗落在心中已然淡忘的点点感动。

崛起与期待

生性低调的品华老师鲜少提及过往丰硕的成就。早在1985年师大毕业美展时就获得水彩类第一名的佳绩,接着于1990年开始参加全省公教美展,以连三届之优异成绩荣颁永久免审查资格。

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第四十七届全省美展第一名及第五届南瀛奖水彩类首奖之殊荣肯定;之后当然亦获奖连连,为自己的艺术生涯留下光荣的扉页。1996年品华老师于故乡台东举办生平首次个展,此举意义非凡且含蕴深远。接着1998年在台北举办个展,成功地为自己之创作里程铭载册录。

个展过后受先生—知名陶艺家苏为忠老师的影响与支持,逐渐将重心转移至另一精彩的领域,开始投入陶盘彩绘的创作;但仍偶有水彩作品问世,直到2005年才又重拾水彩画笔。

陈品华《海边的沙地》 76×56cm 1992,(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雨中赏景》56×38cm_2009,(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陈品华《锦绣大地》 76×56cm 2011,(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很高兴在时隔多年后见到老师参与联展活动的身影,一种忘年之友久别重逢的兴奋与期待,在一件件新作当中得到满足和慰藉。创作的主题虽因联展主轴而迥异于往昔,然一派快意笔法,在厚彩叠染间挥洒自如;那份看待土地的心眼儿,满罩于母性柔软的温馨,感动仍然啊!

原载:水彩艺术资讯 第十六期

责任编辑: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