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食”在贵 选真食物因应

【大纪元8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17日电)食物类价格攀升,民众感受强烈,尤其是外食一族。吃得昂贵,民众可选择特价与真食物因应。

7月物价波动以食物类涨幅较大,但预估猪价10月后可望回稳,替代用的鸡价也有机会下跌,但渔产上涨已是趋势。

若与去年同月相较,肉类上涨12.51%,其中猪肉受疫情影响,上涨幅度17.21%;至于替代品的鸡肉价格也涨9.1%。

水产品因海洋资源问题导致产量减少,价格上涨7.32%;水果因天候因素产量骤减,价格也涨了10.09%;另外蛋类因天热减少产量,加上去年疫情影响基期低,涨幅更是高达18.9%;诸多因素导致食物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4.27%。

食物涨带动外食费及17项重要民生物资价格分别上涨4.24%及6.11%;好消息是对比6月,食物类价格已跌0.29%,其中水果跌4.67%,生鲜家禽跌0.31%。

这一波食物类价格上涨,猪肉是关注焦点,农委会评估全国交易均价高峰已过,在10日中元节前价格未再上升,估计10月后猪价可望回稳。

影响食物类价格的重要项目水果,目前因为夏季种类多,天候回稳有助生产,7月价格已比6月跌4.67%;不过礼盒等级的水果,仍出现涨势。

至于鸡蛋价格,涨幅虽然很大,但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对比的基期低。

除农产价格外,很多人都发现面包、饮料等加工食品出现涨不停的情况。很多上班族及家庭主要采买者外出采买时发现,外食正餐类的价格上涨发生在去年底、今年初,现在现调饮料、面包,饮料从一杯40多元上涨5元,知名连锁咖啡店甚至已有一杯190元的冰品出现,买面包时,也会发现一些品项价格多出了2元到5元,购买自助餐结账时,偶尔会感觉多个5到10元。

面对愈来愈昂贵的外食费,民众也有因应之道,例如不论何种产品,若不坚持品牌,可选择促销产品下手,不论是蛋或卫生纸都可省10到20、30元;又选购同款水果,大小不同价差不小,若自用可选择实惠款。

甚至有人觉得,对比加工食品,不如选购价格相当的真正食物,例如吃水果款的冰品,同样单价都可买水果礼盒等级的水果一颗了,营养价值更高,也有益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