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人物

台湾国宝级雕刻家 把工作当作是修行

【大纪元2015年10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年洁台湾桃园报导)桃园大溪镇是台湾十大小镇之一,这座小镇拥有不少的观光景点、美食小吃,更有许多值得领略的人文与历史,像木雕就曾经是大溪最兴盛的一项工艺产业,而谈到木雕产业与艺术,被誉为是“大溪瑰宝”的国宝级雕刻家游礼海,您一定不能不去认识这一号人物,从他的奋斗历程、艺术观、还有他充满人生体悟与智慧的木雕创作,都值得所有人去深入欣赏与学习。

游师傅出生于民国二十二年,是桃园大溪人,他从16岁开始学艺,跟着木器师傅学技术,学艺有成之后便创业投入木制家俱的经营,由于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与独到的远见,他在木器家俱的经营中闯出一番天地。

因为本身对艺术有着很深刻的体悟与认识,后来他也投入木艺创作,往艺术领域发展,游师傅说,在小的时候,叔公跟爸爸时常会刻一些简单的玩具给他玩,就在这无形中培养出自己的艺术气息。

小时候家庭困顿,但他却懂得“欣赏艺术能让心灵充实”这样的道理,不会因为物质环境差而空虚,他从学习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去鼓励自己,让自己想去学习技艺,进而想去读书、学设计的本事,就这样他一路不断的充实自己,因此在从事家俱业时,他就会将艺术创作融进产品中。

他认为在家里放一个漂亮的艺术品,就会不断的给家人充实艺术内涵,提升人的艺术气质。扩大至一个国家民族,他认为如果文化艺术做不好,那国民素质也无法提升。游师傅在年少时经历了一段困苦、努力的岁月,他把人生许多的体悟跟智慧融入自己的创作,而这些创作也非常发人省思。

木雕艺术家游礼海作品-初心(陈良翰/大纪元)

他的第一个木雕艺术作品取名为“初心”,当初要做这件作品的时候,他做的很累,因为是第一件创作,要使用的工具、器材都不知道,创作过程就一直在研究该怎么做,太太看到他这么辛苦就说:退休了干嘛还做的这么辛苦。他却认为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跟价值,他不想每天懵懵懂懂地过日子,他说人百年之后什么都没留下,所以他想留下自己的精神。

游老师用“初心”这个作品来传达:“很多人一开始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拥有很美好的愿景,想要做的很好,当遇到困难时却一直退一直退,最后就放弃了,这个作品就是要鼓励人,做事情要坚持当初的那一份初心。”凭着毅力决心,游老师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创作,万事开头难,当完成第一个作品后,他的创作路就越来越顺利。

木雕艺术家游礼海讲解作品-光阴(陈良翰/大纪元)

另一个取名为“光阴”的作品,上面刻着小船、流水,代表时间像流水一直在流逝,在木头上还有许多的刻痕代表时间的痕迹,这个作品是要鼓励年轻人时间的宝贵,要赶紧努力,因为时间非常的快,一直消逝、一直过去。

“光阴”这件作品的说明还特别引用宋朝朱熹的诗作:“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真的是意寓深远。



木雕艺术家游礼海作品-立志(陈良翰/大纪元)

游老师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家中生计,他一直在家帮忙工作,完全没有机会读书,直到16岁时他跟母亲说要去学习木雕技艺,他认为除了要有一技之长外还得读书识字,才能让自己不断的提升,因此在学徒阶段他白天认真学艺,晚上刻苦读书。

有一次冬天晚上他在苦读中睡着了,结果棉被盖到灯炮而着火,差一点酿成火灾,年轻时他日以继夜,比所有人都努力,而当时的学习环境也不好,常常只能在一旁用看的,有一次他的师傅出给他一个雕刻作业,结果他做的非常好,让师傅大吃一惊。

他把这些历程的体悟,刻出另一个“立志”的创作,“立志”作品下方刻着一只雏鸟,认真的在学习,另一只抓着书本展翅高飞的雄鹰在天空翱翔,这是要鼓励年轻人,平常就要累积自己的工夫,不要等到机会来了,才要开始学习就来不及了。

木雕艺术家游礼海作品(陈良翰/大纪元)

游老师尽管已经是八旬高龄的年纪,仍未放下手中的雕刻刀,继续开创新的作品,他觉得很多人认为工作很辛苦,他却认为工作是一种享受,因为他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工作,就是:“把工作当作是修行,用这样的理念去做事情,就会觉得做的很快乐。”

游老师将自己的人生历程雕入自己的作品中,他用雕刻写人生故事,创作展露的不只是精湛的手艺,更多的是宝贵的人生智慧。#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