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

八月无霜塞草青 童谣预警大唐祸在即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底蕴深厚,许多的预言名作,甚至是历代“童谣”中充满了神秘智慧,预警未来,关怀生众,千百年后的人还是觉得莫测高深。

中国历朝,一直都有童谣、谶语、民谣或石碑刻字,向人间暗示未来的吉凶祸福的征兆,而且在历代史籍中多有记载,甚至记入正史中。例如,《史记‧周本纪》记载,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可见“童谣”预言在中国起源甚早。

从周朝往后看,每个朝代都能见揭示朝代兴亡更迭,或暗示祸福起落、人事成败的童谣。这些神秘的童谣,多在社会战乱、自然灾变的前头传出世间,尤其是在朝代末世最多。

中国历代的童谣常是谶语的另一种表现,尤其是有关一个朝代国祚的存亡、一个时代的动荡变迁。中国的童谣,涵涉政治题材的童谣以中国神传文字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巧趣又神秘、时明又时暗的预言,字表看似浅白畅口,其实内含真意深隐,真相总是另有所指。实际上,指涉政治人与事的童谣常常是谶语的另一种表现,一种容易在民间传播开来的谶语,一种未来的预言。

人说从“童谣”中可以看历史!从历朝末世童谣预言的应验来看,可说它是上天给人的间征兆。事过境迁,往事留痕。回首看“童谣”,在中国历代童谣、谶语中,您看到什么天意?冥冥不见解,因果安排有天意!早一步预警现天机……

唐末童谣: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旧唐书‧黄巢传》、《新唐书.五行志》都记载了这一首唐僖宗时的童谣:“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实则预言了唐末代社会将来的大动乱。

这童谣说:“金色蛤蟆…天下反”,暗指将有什么事发生呢?古人称蛤蟆有叛逆性,发怒叛逆时就成“妖蟆”会吞掉月亮;在古代,蛙类也是宗庙祭祀的供品之一。“金色蛤蟆争努眼”,啊,金黄色蛤蟆大睁怒眼(公元努眼,是口语)将要造反逆叛皇室;乱事从哪起?“翻却曹州天下反。”就要从曹州起,大乱天下,且将危及宗室的命祚。蛤蟆色金黄,象征乱事领头和“黄”有关。史家们认为金色蛤蟆意指黄巢,从史实结局看的确如此,但是为何“金”色指黄巢?可能和黄巢的一首诗有连带。

黄巢本来意在功名,可是在长安科举考试中落榜了。落榜后,黄巢写了〈不第后赋菊〉这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中写了杀气腾腾的“黄金甲”,道进染指长安京城的野心。想到落第的黄巢,很难不想到他落第后写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此句话。“金色蛤蟆”和落第黄巢有了直接的连结。

僖宗在位时唐朝发生了黄巢之乱,这是唐代乱事中,历时最久,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长达十年的时间,唐朝领土中十多州都受到暴乱剽掠,《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黄巢军队还纵兵四掠“吃人”*。野史称因黄巢之乱造成的死亡总计达830万人,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唐僖宗仓皇从长安出走成都。而后,唐朝被藩镇篡夺政权走入历史。

黄巢(公元835年-884年)和王仙芝都曹州(公元今山东一带)人,都是走私盐贩子首领。黄巢是曹州冤句人。王仙芝等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聚盗起于濮阳(今河南境内)造反,攻剽城邑,自称将军。黄巢应声发号起于家乡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领着走私者、黑帮盗匪作乱,军团分子多凶狠暴恶。

野史有“黄巢杀人八百万”之说。黄巢从曹州发号叛乱。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入江西,攻浙东,开山路700里入福建,克广州,又回师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进中原,并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攻克洛阳。旋于十二月(公元881年1月),攻下潼关,占领长安,入京城称帝,祸延半壁江山,切断唐室江南大运河的经济命脉,动摇了唐的国本,沉重打击唐朝的政权。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攻下帝都长安自立为帝,严重蕲伤了唐朝的根基。黄巢之乱后,唐朝皇室一蹶不起,最后黄巢的降将朱温篡夺了唐朝政权。史家们追根溯源说:唐室实亡于黄巢之乱。

综看唐僖宗直到唐末年的历史,童谣“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的确确应验。

唐末童谣: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步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已死,其败部和黄巢兵力结合,乱事更加扩大。黄巢从山东转战南方达到广东,广东据海进可攻退可守,再由广州回攻北方。

次年,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间,长安流行这首童谣:“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步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新唐书‧五行志》中有记载。

据史书解释,“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步空城”实是暗劝僖宗应快速逃出京城长安。为何这么说?霜露未降、青草未黄,一片天凉好秋景啊。莫忘!这正是关键时刻的转捩点了!八月秋深,九月秋的尽处就要降霜了,“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接着季候就走入冬天。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物极必反,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智慧,童谣也用了这种对比前瞻的手法。待到肃杀之气拟结而霜降,那时乱事已经临头。“八月无霜塞草青”其实暗示潜在的恶势正在增长中,快醒!这正是关键时刻的转捩点了!

果然,次年,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黄巢占领洛阳,旋于十二月(公元881年1月)一日,攻下潼关进逼长安。当黄巢攻入淮南消息传到长安,当朝宰相卢携被降职是晚服毒自杀。十二月五日,传闻乱兵入城,仓促下僖宗狼狈逃往成都避难,只有少少的从行者,整座长安城俨然是空城。当日,黄巢旋即攻下帝都长安,乘坐金色肩舆被他的将士簇拥着入城。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自立为帝,国号“大齐”。

僖宗逃往四川后,派使者到江东调兵救驾,事实与童谣“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若合符节。

黄巢入了京城当了皇帝,一时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美梦,可是长安得到的却是一场浩劫的回报,黄巢也自取灭亡。黄巢的部队凶暴无纪律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黄巢在第一次入侵长安又被唐军赶出长安,他再犯长安控城时,对于百姓欢迎唐军切齿痛恨,下令屠城。

屠城之后,黄巢的部队失去了食品来源,军队甚至俘人为食。此时,唐朝众将开始合兵逼黄巢出长安,黄巢在众唐将手下遭败。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在雁门节度使李克用压力下,黄巢弃长安东逃。

败退出长安后,黄巢一度围困陈州,陈州刺史赵犨死守不退。黄巢的军队缺粮严重,竟然掳掠百姓、战俘、以及战死的士兵尸体,都送入巨石磨坊,作成“军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黄巢“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资治通鉴》记载“贼掠人为粮”,纵兵四掠遍及数十州,都受到此吃人毒害。

天道虽无声无息,然而中国古人早已观察到地上人事与天道相感相应,如影之随形。人间事象之祸福成败,尤其是关乎一个大群体的命运,事发前总有天启之征兆。童谣谶语可不也是慈悲的上天给人间的预警?!

*附注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

责任编辑:谢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