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3年如1日做义工 华裔夫妻收获生命快乐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4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伊铃采访报导)在很多发达国家里,“义工”早已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且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爱心和责任。很多人通过做义工,服务社区,真诚地、无私地帮助他人,体会到被社会需要,提升生命的价值。
  
偶尔做义工并不难,但23年如一日,坚持做义工,为社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热心人,却难能可贵。居住大多伦多地区的柬埔寨华人张伟国、陈秀云就是这样一对夫妻,23年来,在为他人的奉献中,他们体会更多人生价值,也收获更多生命的快乐。

历经战乱创伤 曾患思觉失调后遗症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柬埔寨红色高棉大屠杀时期,陈秀云经历了3年刻骨铭心的战乱岁月。颠沛流离,常常行走在尸横遍野、地雷密布的路上,还不停遭到泰军用枪驱赶。
  
1982年,张伟国、陈秀云经加拿大人道援助,从柬埔寨移民到加拿大温莎市。在朋友们的眼中,张伟国是一位勤奋工作,乐于助人,善良忠厚,惜妻爱子的好丈夫、好父亲;陈秀云则是一位积极乐观,服务社会,热爱生活,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由于历经战乱的创伤,移民后的陈秀云经常出现幻觉。即使在自家门前的树枝上,她所看到的都是挂满战乱时期死去的人的尸体,耳边响起的是那些临死前的人的悲惨的叫喊声……幸亏,陈秀云得到丈夫无微不致的关心、体谅和照顾,现已康复多年。
  
后来,他们一家搬到多伦多,有幸接触到康福心理健康协会,这是一个专门为华裔移民的精神及心理病患者提供援助和康复服务的机构。通过参加讲座,陈秀云才知道自己之前患上了 思觉失调创伤后遗症。同时也了解到这个机构需要义工,于是加入了义工的行列。

感同身受 协助精神病患者增强信心

早在1992年,张伟国夫妇俩就承担了派发基督教(号角)月报的义务。风雪无阻,从未间断,一直坚持至今。从2004年开始,他们又分别来到多伦多康福心理健康协会、加拿大基督教晨曦会戒毒中心做义工。
  
由于很多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知之不多,得病也不自知,未能及时求助。为了让同胞们加深对精神病的了解,帮助病患者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秀云积极投入康福协会做义工。每月两次到协会参与病患者家属互助小组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舒缓情绪。
  
鉴于华人受“家丑不外扬”的观念影响,很多人不愿在人前提起自己患过的病,怕被人歧视。秀云看到病患者和家属那种在痛苦中煎熬,看不到希望的神情时,内心深处顿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决定忍痛再度撩起过往的伤疤,把自己患病的亲身经历和康复过程与病患者分享,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了提高做义工的技巧和水平,陈秀云报名参加了心理健康培训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义工实践中。病患者家属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患病的家人,往往心力交瘁,平时难免在病患者面前流露出埋怨,厌恶的情绪,或说出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话语。
  
陈秀云运用在培训班学到知识,向家属们介绍如何排解压力的方法及与病患者沟通的技巧。如耐心地听取病患者的倾诉,并加以劝慰和谅解,发现有积极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尽量为病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一个温和的环境。
  
有时,陈秀云还接到一些临时的服务。只要接到电话,她就要平安护送病患者到约定的地点。如送他们看医生,到医院做各种检查,或到政府部门办事等等,并兼当中文翻译。由于路途遥远,来回转几次公车,经常一去就是一整天。但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

用心做好义工

全职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压力。为了不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张伟国让妻子陈秀云留在家带孩子,他独自承担了家庭的经济责任。后来孩子长大了,陈秀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义工。
  
张伟国在一家家俱厂工作,每周工作5天,每天6点下班。有时也会在星期六加班。他家住多伦多西边的怡陶碧谷区,每周二他要到士嘉堡的康福中心参加晚上7点的义工活动。根本没有时间吃晚饭,常常只是简单的洗漱一下,啃几片面包就上路了。
  
张伟国做义工并不是业余时间有空才去做,没空就不去。他和妻子把做义工当作一份责任,用心去做。做义工不仅要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也包括金钱。张伟国承担了周六义务派发报纸的工作。所以,一旦周六有加班工作,他都要推辞。
  
加班还有加班工资,工作一天可以拿1天半的工资。同事都说他很傻:加班还可以多拿钱,把挣钱的工作推掉去做义工,不可思议。 他说:“义工并不是那么随便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去。如果不去,就必须另外找人,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麻烦。而挣钱什么时候做都可以。”
  
有一年,张伟国的儿子开车出了2次车祸,结果导致保险费一下涨到每年7800元。开支这么大,家庭经济承担不起,张伟国只好放弃开车。坐公车上班还没问题,而做义工没车就很麻烦。因为在需要去不同的地方,而且路途很远,根本没办法准时赶到。
  
张伟国就和妻子商量,决定在需要做义工的这天租车,这样既不影响上班,也不耽误做义工。直到后来朋友帮他们找来一家相对便宜的保险公司,才重新开车。
  
张伟国说:“我最感动的是妻子的配合。在我们家庭最困难的时候,她仍然支持,没有放弃做义工。”

收获多过付出

张伟国和陈秀云除了在康福协会做义工外,每逢周五晚上还到加拿大基督教晨曦会戒毒中心帮忙,与进入该中心戒毒的青年人一起参加团契活动,不靠药物,以福音的形式帮助吸毒者身体解毒,心理重建,用善良,无私的爱心温暖那些被毒品侵蚀变得麻木、冰冷的心灵,唤醒其人性中的善念。
  
每当看到那些戒毒者从戒毒前的痛苦、绝望,到成功戒毒后,重新寻回的自尊和自信;由原来的心身俱损变为心灵健康,身体强壮,张伟国、陈秀云夫妇俩感到无比的喜乐。
  
付出总有收获。望着家中10多张由市政府和康福协会颁发的义工证书,张伟国、陈秀云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是社会对他们23年来做义工的认同和肯定。他们一直表示,多年做义工的经历,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幸福感。
  
秀云说:“当我看到自己所付出的劳动,令别人得到帮助,快乐便会从心底里涌出,回想当初做义工时的心态,只是觉得有时间去帮助别人,生活会有意义。如今我意识到,其实做义工所得到的远远超过我的付出,让我学到了很多丰富的人生经验。”

(感谢小鸣供稿)

责任编辑:岳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