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启智中心推手-吕若瑟神父

【大纪元2015年05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吕若瑟神父自从1965年踏上台湾这块土地后,就与台湾的弱势子民牵系上一辈子的情缘。对他来说台湾就像是他的家乡,哪里需要帮助,他就会到哪里。他来台至今已50个年头,分别于1981年创立了澎湖“惠民启智中心”、1987年“圣嘉民启智中心”、及2009年“圣嘉民老人长期照顾中心”。

吕若瑟神父于1940年生于意大利天主教家庭,家里很穷,兄弟姊妹九人,他排行老五。家中男生有三人选择当神父,把生命奉献给天主。他十岁时便进入灵医会学习,并于1964年晋升为神父。他跟着兄长吕道南神父的脚步于1965年来到台湾。

灵医会是以福音、医疗、慈善关怀为宗旨的修会,该会会士分布于全球35个国家服务。吕若瑟神父目前是台湾天主教灵医会的会长。

1990年,圣嘉民启智中心3周年庆时,梵蒂冈派员来访。(灵医会提供)

在大家眼中的吕神父,是位可亲的长者,受天主教洗礼的他总是运用“贴近”的方式来认同与尊重台湾在地文化,再用智慧的行动来传达耶稣的爱与福音。譬如他会跟着台湾人进庙宇,也喜欢用“办桌”方式,大家围在一起吃饭跟乡亲博感情。

1952年第一批来台湾的灵医会会士。(灵医会提供)

圣嘉民启智中心的源起与困境

初来台湾,他先在新竹学了两年中文,再到近罗东的丸山服务。那时丸山除了修道院外,还有肺结核病院、麻疯病院等,许多人都很怕被传染,避之唯恐不及,但灵医会会士不能拒绝病人,他们承接了人家所不愿照顾的病患。当他看到智能不足的孩子被家庭社会遗弃时,便下决心成立一所专业的智障儿收容机构,好好照顾这些“天父的孩子”。

吕神父于1987 年在丸山利用已废弃的修道院创办了“圣嘉民启智中心”,缘由是他有个姐姐脑子开过刀,他觉得一定要照顾有病的人。灵医会的宗旨是要谦卑,照顾弱小者。刚开始招生十分困难,家长怕被骗或爱面子,不希望别人知道家里有身心障碍的孩子。家长总说他们不需要,出外工作就把孩子关在家里。结果第一年他们拜访了500个名单,却只招到16个学生。

这些学生由四个老师带着,本来不会刷牙的学会了刷牙,不会洗澡的学会了洗澡,学会了生活自理…。家长偷偷上山看孩子,看过后父母放心了,回去后还帮他们宣传:这学校不错,会帮助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好。之后学生人数慢慢增加,现在圣嘉民启智中心约有150个学生,这些身心障碍者得以适当的生活照顾与教育。

另外,他更带着小儿麻痹的孩子们到天母复健中心(蒋中正夫人开的)开刀,并教他们做毛线衣,以自力更生。后来冬山乡公所把丸山的地要回去,如今那儿全荒废了,他们转而到三星乡大隐地区购地。

“他常常一早六点就来启智中心探望学生的生活状况,晚餐时间也会来和学生互动。学生每次看到神父总是特别高兴,在神父周围跟前跟后的,仿佛欢迎父亲回家一样,有好多话要对神父说,有好多事情要跟神父分享!”

另外,吕神父有感于台湾迈入老人社会,有更多老人需要被细心呵护,于是将丸山的肺结核病院改成“老人安养中心”,之后于2009年搬至三星并更名“圣嘉民长期照顾中心”。成立长照中心初期较大困难是经费问题,后来经募款后得以解决。长照中心能容纳120位老人,马上就满了。目前24小时照护的有120位(包括失智者),15位日间托老的。

1952年第一批来台湾的灵医会会士。(灵医会提供)

灵医会在台湾

灵医会会士1952年在大陆被共产党驱逐出境,到香港经商讨后,决定一部分会士转往泰国,另一部分前往台湾,继续医疗传教的工作。

60多年前,有一群来自意大利天主教灵医会会士,飘洋过海来到当时偏远落后的宜兰罗东地区,成立罗东圣母医院、圣嘉民启智中心等,照顾贫病的台湾人民(包括肺结核病、麻疯病、小儿麻痹、身心障碍者、老人、原住民、矿工等较弱势的族群。),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他们有的甚至没再回到故乡,直到老死就葬在这里(丸山或广兴的灵医会墓园)。

灵医会在台湾最先筹建的就昰1952年的罗东圣母医院,后来由于需要,陆续创建澎湖马公惠民医院、惠民残障中心、圣嘉民启智中心、圣嘉民老人长期照顾中心、兰阳青年会(秘克琳神父成立兰阳舞蹈团,及3岁以下的托婴服务)、为了培育护理人员而创校的圣母护理专科学校等,这些都属于天主教灵医会的一环。

1990年,圣嘉民启智中心3周年庆时,梵蒂冈派员来访。(灵医会提供)

会祖圣嘉民的故事

天主教灵医会成立于1586年,由会祖圣嘉民(1550-1614)所创立,至今已经400多年了,宗旨在为贫病的人及弱势者服务。圣嘉民原是一个嗜赌如命的浪荡子,25岁时浪子回头进入嘉布遣会,但因脚生坏疽而离开至罗马雅各伯医院治疗。但那时的护士因找不到人而请监狱的受刑人担任,他们对病人的态度很不好,会打骂病人。住院期间他体验出病人真正的需要,而后历经艰辛和奋斗,终于在1586年3月18日创立灵医会~一个甘于乐意服侍病床上的病人,如同侍奉天主一般的团体。为感念灵医会会祖圣嘉民“视病犹亲”的精神,很多机构均以“圣嘉民”命名。

范凤龙Oki医师

当家在高雄的圣母医院院长陈永兴跟太太提说要到罗东工作时,太太问他:干嘛跑那么远?他说:“我被‘灵医会’感动了,有感动就不远。”

灵医会有一位斯伐洛尼亚来的范凤龙医师,罗东人称他Oki医师,即大医师的意思。他很有名,台湾很多人从各地来找Oki医师开刀,那时大家都很穷,他免费医疗。他凡事以病人为念,事必躬亲。他住在医院38年,天天值班为病人服务,开了八万台手术(这是世界纪录)没失误过,救人无数,从来没回过故乡,死了就葬在这里,他是比台湾人更爱台湾的人,他出殡时,有一千五百多人为他送行,后来圣母医院募款盖了急重症大楼来纪念他。

灵医会与台湾医疗奉献奖

灵医会史迹馆设在圣母医院内科大楼一楼,里面展示的有灵医会简史、神父、修士、修女、会祖圣嘉民、神父使用过的物品,还有台湾医疗奉献奖的奖牌。医疗奉献奖于1991年设立至今已有24个年头。其中灵医会得过医疗奉献奖的共有9人,还获得一次团体奖。包括何义士修士(一)、吕道南院长(五)、范凤龙大医师(八)、马仁光修士(九)、柏德琳修士(十)、李智神父(十一)、灵医会获得第十二届团体奖、傅立吉神父(十四)、高国卿神父(十六)、陈永兴院长(二十三)等。

如果没有这些“阿督仔”(天主教灵医会会士)的无私奉献,早期的台湾,很多事情就没有人起头,也没人做。因为他们经常做人家所不愿意做的,这些异乡人甚至比台湾人更爱台湾,他们早已把台湾当作自己的故乡了!然而随着这一批人逐渐凋零,该是台湾人自己站出来承接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