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

美专家看香港政改:形式化选举

【大纪元2015年06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萧桐美国华盛顿DC报导)6月19日,中共人大8.31框架政改方案以28票比8票大比数,被香港立法会否决。中共在政改方案中,不允许香港公民自由提名,并严格限制香港行政长官候选人。6月23日,在自由之家举办的活动中,专家对此评论指出,选举只是民主的一个步骤,没有自由基础、走形式的选举并不是民主。

自由民主一直与专政强权进行正面较量

自由之家最新推出的“变革中的国家(Nations in Transit)”2015年度报告显示,自2014年,由于专政、强权国家的军事干预、舆论宣传,欧亚各国的民主程度受到影响。“表面看来,受调查的29个国家的民主进程停滞不前,”报告前言表示,“但在过去的一年,自由民主正与想要摧毁它的强权做着面对面的较量。”

仅以乌克兰东部地区为例,俄罗斯对该地的俄语居民进行24小时的电视宣传。因为语言的限制,俄罗斯电视台是该地区居民收看的唯一电视媒体。“这种一家之言的电视宣传攻势很可怕,”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政治分析师蒂姆.犹大(Tim Judah)表示,“有着非常显着的‘洗脑效果’。有些人认为网络可以帮助人们冲破专制宣传、洗脑,但不幸的是网络封锁、敏感词过滤给专制者更多的途径,搅乱人们的大脑。”

但就此悲观也为时过早,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和乔治.波尔克奖(George Polk award)获得者威廉.英格伦(William Englund)认为,媒体、网络宣传不仅是专制洗脑的工具,对于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来说,也是了解外界思想的有力工具。

在香港雨伞运动中,各大社交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及各种即时通用软件、应用程序、论坛网站等不但成为运动时,人们用来相互沟通信息、了解事态发展的平台,一些记录香港警方涉嫌过分或不合理使用武力的照片及影片,如“无线新闻事件”等,也成为日后香港警员的定罪证据。

选举只是通向自由的其中一步

选举是民主自由制度下的一个结果,但是进行选举本身并不是社会自由的证据。英格伦认为有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民主不是表面上的投票,真正民主的体现是在具体投票前,一个社会的行为。“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司法独立,是否能做到真正的依法治国,是一切民主的前提,这是体制问题。”

只要一党专政操纵司法系统,这个国家就没有公民自由的基础。英格伦表示,不存在公民具不具备“民主素质”一说,只存在国家俱不具备“民主体制”。英格伦认为专制惯用的另一个操控手段,就是歪曲概念并将之形象具体化,然后安在一个特定人群头上。比如,“在俄罗斯,老百姓眼中的民主人士,就是一些不‘懂道理’的年轻人,生活糜烂、无所事事,只知道咒骂普京。”

香港民主基础坚实 是中国的希望

自由之家调查项目主任莎瓦娜·赫邦克(Sylvana Habdank-Kołaczkowska)认为,所有民众的觉醒,是一个国家走向民主自由的保证。“越多的民众主动自愿的做出与自己、社会、国家相关的决定,一个社会才会更快的走向民主。”虽然饱经磨难,但乌克兰成为在所有受调查国家中,民主化进程提升最多的国家。

与其它地区、国家不同的是,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香港有很坚实广泛的民主基础。二十世纪末的香港,经过经济起飞与世界展开贸易,成为一个富裕的多元社会,出现了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中产阶级。这些人接受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普世价值,有对民主的诉求。在一系列要求实行普选的运动中,以“八八直选(即要求1988年实行直接选举)” 最引人注目。但因为中共的强烈不满,港英当局否决了香港人的民主要求。

中共对于香港的自由民主现状缺乏深切的认识。从2003年引起50万港人游行的“23条”,到人大8.31方案惨败,香港人对民主的诉求,并没有因为防暴警察和催泪瓦斯而消失。自由之家主席马克‧拉根(Mark Lagon)表示,香港是一块难得的自由之地。“香港民众对民主的诉求是中国民主的希望,香港市民对民主的每一次公开诉求,都是中国民主之路的极致展现与希望。”

责任编辑: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