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随笔

颜丹:“AA制”的团年饭是啥味?

【大纪元2016年01月25日讯】随着中国传统新年将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盛宴即将拉开帷幕。说到年饭,中国人在脑海中立即浮现出的场景便是家人团聚、围桌而坐的温暖和惬意。然而,近日在大陆某地上演的一家人用“AA制”来付年饭费的一幕,却让人感到了阵阵寒意。

李女士所在的大家族每年都是各家轮流请吃年饭。但是到了今年,轮到自己请客的老二一家却提出要“AA制”。虽然饭后,“三个家庭按照人头数把现金交到老二手中”,但却仍因为老三的愤然离开而使得这一本该其乐融融的相聚不欢而散。可见,这样一次“AA制”并没有给大家带来任何愉悦。有意思的是,当人们在网上看到这条新闻时,表示支持“AA制”的人数比例竟然高达7成,他们的理由是这样做可以“不为钱扯皮”。

看到这种大多数人都在信奉的道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从何时起,开始为支付年饭费而扯皮?难道说,家人在一起吃顿饭,也要来个“亲兄弟、明算账”?这种算计着钱财得失的团圆饭,吃起来到底是啥味呢?

在日益开放、强调独立的现代社会,“AA制”一度被视为人际交往的圭臬。人们大多相信,只要我付了自己的那份,不给别人添负担,就是最合理、最明智的做法。尤其是在西方社会,即便是父母跟子女在饭店吃饭、也采用“AA制”的说法和现象,也常常被中国人不分对象、地点、场合的拿来就用。

且不说由“Go Dutch”引申而来的“AA制”一词,本身就有着嘲讽之意;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群体在使用这种“人人为自己承担”的方式的同时,其实早已深谙其内在所存的被约定俗成的共识,即大家都有能力、有条件、且非常乐意自己支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要把金钱当作与他人分享快乐的前提。因此,就算某一次有人例外的打破了这一规则,心血来潮的想要请客,也绝不会破坏了难得相聚的气氛,更不至于伤了谁的感情。

可是,这种并非起着决定作用的支付方式被移来中国后,就变得有些拧巴了。好像不用就不符合潮流,不用才会伤害感情,于是,就有了在吃饭前,大家都要习惯性的想一想会不会在饭费上让谁吃了亏的“癖好”。当然,这倒不是说,我们都不应该为别人的囊中羞涩考虑,更不是要助长那种一有钱就摆饭局的挥霍气焰以及没有钱却仍嚷嚷着要请客的要面子习气。事实上,若真的知道一起吃饭的人是囊中羞涩,那别说“AA制”了,最体贴的方式显然应该是替人家付了。

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付费的方式,而是一顿饭吃下来,能不能实现让大家都感到愉悦和温暖的初衷。如果桌上的亲朋好友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亲人传递的关爱、朋友留下的情意,那么无论是“AA制”,还是谁请客,都不会影响分毫。那些只在形式上争高下的人,也只能让我们看到,他看重的似乎并不是内容,而是形式;不是面前的这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善待,而是他自己的付出以及钱财本身。

过年的团圆饭也正是应了这个道理。据说,年夜饭的别名又叫“围炉”,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人们吃年饭时,会在桌下放一个烧得旺旺的火炉,“表示一家兴旺,又表示一家团圆”。团圆,意即美好的相聚,因此长久以来,中国人在吃团圆饭的过程中,从食物到摆设,都要竭尽所能的表达出人们因相聚而感受到的“美好”之意。无论是吃饺子、长面,还是鱼或糕点,都暗含着家人对彼此的祝福与关爱。

而如今,中国人早把这种孕育着美好寓意的过年聚餐变成了一种形式,甚至形成了一种不想参加、却不得不去的心理负担。从家族中的女人们亲自烹饪、准备饮食到现在直接去高档餐厅搓一顿,就可看出,中国人似乎把置办团圆饭当作是一件劳心、费力的事,并不在意它的内涵。从“轮流坐庄”到“AA制”,更可看出,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家人的团聚似乎比饭钱重要,团圆饭不过是一种出了自己的那份钱就算尽力完成了任务的差事。如此,即便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恐怕也只能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了。#

责任编辑: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