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添枝说邓丽君很有活力也很乖,更重要的是她的歌喉独特。(大纪元资料室)

如果香港唱片业要颁发终身成就奖,冯添枝必定榜上有名。70年代加入宝丽金任监制,后升至总经理,冯不仅捧红了邓丽君,还打造了许冠杰、温拿乐队、张国荣、张学友、陈慧娴、关正杰、雷安娜、区瑞强等粒粒巨星;80年代转任“百代”(EMI)唱片总经理,他又和刘德华、罗文、陈百强、陈美玲及邝美云等合作;90年代自创星威唱片公司;目前担任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香港会总裁。冯添枝亦为流行音乐作曲家,作品多用“历风”笔名发表,堪称粤语歌坛的长青树。

陈慧娴18岁出道时是宝丽金歌手。2014年为庆祝入行30周年,于红馆举行演唱会。(大纪元资料室)
 要了解对华人社会影响深远的“港式流行曲”(Cantopop),非冯添枝莫属;机缘巧合下,在冯添枝位于九龙湾的办公室,有机会和他畅谈香港的音乐史,谈邓丽君,获益匪浅……

入行50年 从吉他手开始

现任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舟木稔(右一)于1973年任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的主管时,到香港说服邓丽君到日本发展。图为邓丽君母女1973年首度抵日照。(舟木稔提供/中央社)从1966年加入Mystics(神秘主义)乐团至今,冯添枝屈指一算,今年刚好是入行50年。“我从未转行过。”命运就是这么神奇。“63年拿起吉他玩(的时候),奠定了我会做音乐一辈子的了。”

60年代披头四风潮席卷全球,香港也出现组乐队潮,无需正式科班出身,无需精湛的表演艺术,就可玩音乐。1966年,年纪轻轻的冯添枝,即与一班朋友自组乐队,他担任吉他手,是唯一华人,其余全是葡国人。可惜乐队于1971年解散,但奠定了冯走上音乐道路的基石。

邓丽君《歌道场》名曲复刻版日本进口盘封面。(环球唱片提供)

中学毕业后,冯添枝的第一份工是为大东电报局担任音响技师,在香港大会堂工作。一年多后,玩BAND的好友郑东汉(郑中基父亲)找到他,说宝丽金进军香港,收购了一家本地的钻石唱片公司,想找有能力、志同道合的人做唱片,于是邀请冯加盟。1970年,冯正式加入宝丽多(宝丽金)的制作部门,学做唱片监制,引进外国唱片在港推广和售卖。郑东汉则是总裁。

72年签许冠杰 带红粤语歌

60年代的香港,还是以唱英文歌为主,但经过67年暴动后,元气待复,而粤语电影开始式微,宝岛台湾歌曲在香港风靡一时。如青山、姚苏蓉等,到处都是《今天不回家》的歌声。红的还有马来西亚歌手郑锦昌、新加坡歌手丽莎等,本地歌坛却一片沉寂。

当时适逢唱片业逆境,翻版唱片猖獗,香港宝丽金的制作部门亦要暂停,直至1972底才东山再起。冯添枝认为要闯出天地,还是要发掘本地歌手,制作自己的歌曲。故1972年底,签了许冠杰。他说,坊间写76年签约是不对的。

“许冠杰,我们现在完全没有保留地讲,他是香港流行曲的支柱。”冯添枝颇为自豪地说。许冠杰最初是唱英文歌,但拍戏后转唱粤语歌,一下子爆红,亦带动了香港流行乐坛。“许冠杰的化学作用很强,他是大学生。(当时)香港只有一间香港大学,大学生都唱粤语歌曲,无得比。这是一个小突破。”

之后著名音乐经理人梁柏涛(Pato Leung),推荐一个年轻乐队给他。Pato将原本的乐队名Loosers改为Wynners,“天天输不好,不如改成赢”。即红透至今40多年的温拿乐队。另外Pato又介绍陈秋霞,香港少见的创作女歌手,擅长谱曲。而这三个签约歌手、乐队的成功,令宝丽金站稳脚跟,进一步向外扩展版图。

邓丽君被发掘的奇妙经过

“当时日本市场有几个港、台歌手开始走红,一个就是欧阳菲菲,一个是陈美龄,那日本宝丽金也希望来亚洲找一个华人歌手。”冯添枝回忆道。

1969年已来港发展的邓丽君Teresa,就这样被日本星探发掘。“我们一连几晚在不同的歌厅听歌,有一晚在旺角新兴大厦的香港歌剧院,有一些歌手出来,唱3首歌就走场。那Teresa蹦蹦跳跳出来,一下子唱完了,他们全记录下来。3个月之后,日本唱片公司告诉我们,要签这一个。我一看,原来是邓丽君。”1973年底,邓丽君正式签约宝丽金,前往日本发展。

邓丽君为人念旧感恩。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舟木稔是1973年劝邓丽君到日本发展的关键人物。邓丽君在日本大红大紫之后,游走美国、欧洲、香港、台湾等地,常与舟木保持联系。(舟木稔提供/中央社)
冯添枝说,如何定位邓丽君歌曲的风格,公司做了一些研究。最初邓丽君在日本被包装成可爱的小妹妹,“第一炮是走错路,因为她的本质是一个小妹妹,但是她的歌喉不是很小妹妹,市场接受不到。”随即Teresa被重新定位为高雅的华人歌手,但唱的是日本流行歌曲,直到第二张大碟《空港》一炮而红,一下子卖了70万张,创下宝丽金公司成立以来旗下歌星最畅销纪录。
许冠杰《斤两十足》 2012演唱会5月26日在马来西亚云顶云星剧场开唱。(Star Planet星艺娱乐提供)
冯添枝负责将《空港》翻译成国语版《再见我的爱人》,当中有一个小插曲。“我看过所有歌曲后,竟然发现有一首《goodbye my love》是我很喜欢的,在街上路过的唱片店听到过。日本的宝丽金唱片公司也选了这首歌。那我就和唱片公司说,《goodbye my love》是很适合香港人听的,所以两个唱片的封面设计是不同的,日本是《空港》,香港就叫《再见我的爱人》。”

歌名《岛国之情歌》则是冯在酒店房间里想出来的,《再见我的爱人》是第一集。1975年到1984年期间,邓丽君共出了8集。不过,冯添枝说,他们不会在唱片封面上写第一集,这是唱片业的“小小迷信”,“因为唱片是一种潮流的产品,入不入得了人们的心,很难估计。如果不成功就没有第二集。所以不会叫第一集的,因为你不知道有没有第二集的,但之后第二集就叫第二集。”

郑秀文红馆首场演唱会开唱,刘德华站台献唱。(寰亚唱片提供)
担任唱片监制近半世纪,冯添枝指,监制要从商业角度出发,为公司合约歌手选择合适的歌曲,推向市场。以往只是单纯卖唱片,现在是一种蓬勃发展的产业。唱片老板希望挖到独家合约歌手,以期制造最大利润,但能够一炮而红的极少, “有时候公司签约四、五个歌手,也未必能跑一个(红歌星)出来。”故监制的慧眼以及包装就非常重要。

监制如伯乐 三招选歌手

“你起码要有观众缘,有个人独特的歌喉和演绎的方法,就是我们说的形象和歌喉,第三当然就是很独特的艺术造诣。”冯添枝靠三招遴选歌手,他担任监制的歌星,不少均大红大紫。如邓丽君、许冠杰等,均奠定了之后的歌王歌后的地位。

邓丽君(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提供)
比如邓丽君,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她会红。“我觉得她很有活力,代表很多小女孩都会模仿的对象,大人觉得不会抗拒她,觉得她很乖,很活泼。这些先天性的条件都不够她的独特歌喉,无人能及。”冯添枝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邓丽君做事非常认真,不似现代歌手太依赖录音技术,邓丽君是一气呵成,一首歌用1个小时已录好。“她的歌声感性、连贯性,是现在的歌手做不到的。”有些歌手多才多艺,会写歌谱曲,亦增加被选中的可能性。

遗憾歌手独特性遭抹杀

2015年是已故歌星邓丽君逝世20周年,台湾中华邮政公司首度发行“邓丽君邮票”。(中华邮政提供)
“你有市场调查,但这些东西是做不出巨星的,只是做了一个产品。”冯添枝靠的是触觉。他将成功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60、70年代的歌坛多姿多彩,“因为那个文化背景,很多不同的有天分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来唱歌。变成我们监制真是幸运,有得拣。”而且粤语独特的发声,也令粤语歌曲一时间风靡全球。“我觉得广东话好特别,唱广东歌的位、腔,很容易表达每一个歌手的独特性。”

但现代科技的发展却抹杀了独特性,全社会都在模仿几个人,失去自己的特点。冯添枝叹气道:“但是这些不是我们大家要的。我们要的是个人化的演出,但是现在香港社会是缺乏的,其它国家亦不见得好过香港。”#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