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独学术 (三):多读几本书

 

 书读得愈多,脑袋愈清楚

从前的日本人看书时习惯出声把文章念出来,习惯朗读。默读变成常态,其实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直到现在,还有一些老人看文章时不读出声就无法理解。

按从前音读的习惯,无法快速阅读。当然,也不是书读得快就是好。

如果读得快却无法理解文意,便一点意义也没有。

一直到昭和中期,大家还在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一本书多读几遍,自然能领会书意。然而这种神奇的事才不会发生。书不是多读几遍就能看懂的。

不过,现在看不懂的书,并不代表以后也无法看懂。有时因为读了别本书,先前读不懂的书突然可以理解了。因此,为了能够多读几本书,迅速看完现在手上的书是很重要的事。

学速读法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话虽如此,这并不是指一定得先把速读法学起来。其实书读多了,看书的速度自然会变快。多阅读其实才是速读最大的诀窍。与达到那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比起来,学速读法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要多得多。

二百五十页左右的书能在一、两个小时读完,阅读速度就算快。如果是小范围的速读,要大致理解两个对开页面的内容,则只需几秒钟时间;这种速读是为了用来应付在书店决定该买哪本书。

阅读速度快的人,也不是每一种书都能迅速读完。根据各书内容和写法的不同,阅读速度可能会因此大幅改变。如果是结构单纯、内容不至太过艰深的书,或许可以读得很快;若是内容艰深、需要仔细推敲才能读懂的书,自然就得精读才能充分理解。

无论阅读速度是快是慢,目的都是为了正确理解。倘若阅读速度快却无法充分理解书中意涵,那就失去意义了。

多读几本书的效果

 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在情绪激动、着急的时候看书,无法充分领悟书中的内容。当处在心情轻松、时间充裕的状态下阅读,则有利于理解速度的提升。

因此,在忙完一天工作的夜晚或于假日看书,应该是最适宜的做法。而在睡前一、两个小时阅读,会比在早上或白天更有利于记忆。但常态性的饮酒往往剥夺了这样的机会。

书读得愈多,自我见识也会逐渐增长。不仅如此,附带的好处是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速度也会加快。

阅读有助于字汇量的增加,由于在书本中学到了各种理论和论述的形式,也会提高面对实际状况时对事物机制和结构的洞察力。同时,这也关系到状况发生时不会被搞得晕头转向,能做出冷静的判断。

再者,阅读也可以培养文字表达能力。职业写手之所以擅长于文字表达,也是经过大量阅读训练而来。他们的书房堆满了书可不只是因为单纯喜欢看书而已。

没有必要为了多读书去安排一段完整的时间,趁空闲时间每次读个几页就行了。为了时间管理而伤脑筋是愚蠢的事。有句谚语“知难行易(百思不如一试)”,就是指凡事立即起而行才是上策。

─ ─摘自:《独学术》麦田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