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安省内阁厅长陈国治和《环球邮报》对簿公堂

人气: 5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6年03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周行多伦多报导)去年6月,加拿大主流媒体《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针对安省内阁厅长陈国治被指受到中共政府影响的调查报导,曾引起全国轰动。随后,陈国治告《环邮》诽谤,索赔500万。

陈国治在诉讼陈述书(statement of claim)中称,2010年情报局与安省及卑诗省会面后,媒体已在10月15日做了报导,称厅长受外国政府影响不是个问题,虽然陈国治没被点名,但很多记者都知道是他,因为他是唯一的华裔厅长。抗辩陈述书指环邮5年后翻炒旧闻,没有新内容,目的只为吸引读者,而且对原告构成了“诽谤”。

《环邮》在抗辩陈述书(statement of defence)中表示,他们是以对读者及社会负责的态度,对此事做了认真的调查,并如实报导了调查结果,没有诽谤问题。陈国治写的公开信,《环邮》也及时刊登了。

《环球邮报》文章引发诉讼的主要内容涉及:

1、情报局将部分“担心”知会省府

5年前,当时的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局长法登(Richard Fadden)曾公开说,担心加拿大有两名省级厅长受到中共政府渗透。2015年6月16日,《环邮》发表文章称,后来的调查发现,其中的一名厅长是安省的陈国治,他是安省公民及移民厅和国际贸易厅厅长。

《环邮》文章称,他们调查的一个发现是,法登虽然以退守方式应对公众对他言论的争论,但他在其言论被媒体曝光的几周内,从联邦公共安全部获得允许,派官员去安省通知安省政府,情报局对陈国治的担心。文章认为,陈国治与中共官员“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使加拿大情报局如此地担心,以至于采取了非同一般的步骤,派一名高级官员到安省议会去提出这问题 。

在给安省政府做简报时,情报局的官员告诉当时的安省政府内阁秘书杰米森(Shelly Jamieson),情报局在2007年省选结束后,就盯上了陈国治。

2、对“外国影响”的担忧

《环邮》的文章称,陈国治曾经为多伦多教育局和孔子学院签订办学协议出力,以及他聘用过两名过去曾引起争议的助手。其中一人是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前理事黄政,他曾为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举办告别晚宴,并在胡锦涛到访多伦多时组织支持者隔开示威人群。

另一人为《星岛》前执行总编陈成仪,该报加东版把一篇《多伦多星报》的文章题目改为“西方籍西藏问题攻击中国,激发海外华人爱国精神”(原标题为“Chinese-Canadians Conflicted on Tibet)。

3、《加华新闻》炒主编

去年8月6日,《环邮》发文首先披露了,中文免费周报《加华新闻》在其主编刊登一篇有关陈国治的评论文章后,意外被解雇一事。

《加华新闻》6月26日刊登的这篇评论文章,是针对陈国治将《环邮》披露他的文章看作是对所有新移民的攻击,文章主要观点是:陈国治的事属于个人行为,不应该与整个华人社区扯上关系。担心陈国治这样的说法(做法)会撕裂华人社区。

起诉

去年6月22日,陈国治发表声明,要求《环邮》撤下关于他被安全情报局怀疑的调查报导,并在相同版面发表道歉声明遭到《环邮》拒绝后;8月,陈国治起诉《环球邮报》诽谤。

控告双方诉辩细节

1、公心VS私心
针对陈国治诽谤的起诉,《环邮》在抗辩陈述书(statement of defence)中表示,他们是以对读者及社会负责的态度,对此事做了认真的调查,并如实报导了调查结果,没有诽谤问题。陈国治写的公开信,环邮也及时刊登了。

2、旧闻VS新闻

陈国治在诉讼陈述书(statement of claim)中称,《环邮》5年后翻炒情报局“担心”的旧闻,没有新内容,目的只为吸引读者,而且对他构成了“诽谤”。

《环邮》在抗辩陈述书书中表示,情报局对陈国治的忧虑“基于7个方面,从未公布于众。《环邮》确认了其中的3个,并首次将其曝光”。

这3个首次发现的信息是:

A、与当时的多伦多中领馆总领事朱桃英接触的频率;
B、陈国治个人向总领事请求签发多次入境中国的签证——这种不按常规办事的方式意味着,他与驻多伦多的中国总领事有相当高水平(或许是不可取)的紧密关系;
C、陈国治在中国大陆可能拥有2个物业。

抗辩陈述书说,2010年7月,情报局局长给联邦公共安全部部长转发了1个秘密备忘录,点名陈国治是之前提到的受到中共政府影响的厅长。鉴于安省政府缺乏重视,情报局在2010年8月底至9月初,特意派1名高级官员去多伦多,试图说服安省政府重新考虑情报局的忧虑。“这个细节从未被情报局或安省政府公布”。

《环邮》称,如果不是他们做了调查报导的话,“这次简报的内容可能永远不会让加拿大人知道”。《环邮》是直接向陈国治确认了简报中谈到了上面提到的3个问题。

3、调查值得VS不值得

陈国治在诉讼陈述书中称,2010年6月23日,安省政府内阁秘书Shelly Jamieson主动联系联邦枢密院,要求解释法登的言论。之后省政府称,没发现有什么可忧虑的。

《环邮》认为,对于2010年6月情报局长发出的忧虑信息,安省政府只做了很浅薄的调查,“看起来只是打了几个电话”。政府只是请诚信专员对陈国治做了一个采访,“诚信专员在1到1天半时间内就处理完了整件事”。

“安省诚信专员在处理外国影响问题上没有专业知识。” 《环邮》在书说,情报局对于安省政府对陈国治事件的首次回应感到足够的担忧,才会在8月底至9月初派官员亲身与安省政府内阁秘书(安省公共事务主管)见面,谈论他们的忧虑。

《环邮》认为此事值得做调查,并仍需要追踪报导。抗辩陈述书说,陈国治在2014年被现任省长韦恩从旅游及文化厅长改任命为公民、移民及国际贸易厅长,使他处于一个和中国面对面打交道的重要位置。但那时《环邮》的调查报导还没发表。“省长承认,关于这事,她‘没有来自情报局、联邦政府或任何人的任何信息。’”

抗辩陈述书称,“这不是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还差得很远”。因为陈国治仍是厅长,因此,“媒体对情报局提出的问题继续监督符合公众利益”。“公众利益要求解释:这种不透明的程序,是如何推翻了情报局重复表达的忧虑”。

法院如何判断媒体是否诽谤?一起涉及《多伦多星报》的旧案

在报导陈国治对《环邮》起诉的一篇文章中,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RCI)回顾了一桩15年前对媒体诽谤的起诉案。

据RCI报导,2001年6月,《多伦多星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安省企业家格兰特(Peter Grant)扩建高尔夫球场的报导。记者希勒(Bill Schiller)采访了一些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反对扩建球场,同时认为格兰特会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尤其是他和前省长哈里斯的私交,让这项计划获得批准。
希勒在文章发表前试图查核邻居们的看法是否属实,包括向格兰特求证。格兰特拒绝发表评论。报导见报后,格兰特对星报所属的Torstar集团提出诽谤控告,认为报导对他进行了不实指控,损害了他的名誉,要求150万加元的赔偿。

这场官司历时数年,层层上诉至加拿大最高法院。2009年12月,最高法院下达判决。九名大法官全票通过的判决书说,如果记者报导的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如果记者以严谨负责的方式核实信息,那么即使文章发表后无法为每一个细节提供证据,也不能被视为诽谤。

“在公共事务上,畅所欲言的辩论应该受到鼓励,而不应该被‘对个人声誉的过分小心’所阻碍。” “要求报导具有法庭判决水平的可靠性”会阻碍发现真相所必须的讨论。

这项判决为调查记者提供了一个法律盾牌。但是要使用它,必须满足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报导的事件确实涉及公众利益,二是记者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核实信息的准确性。

责任编辑:滕冬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