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后妃

【文史】皇后之玺

中国古人所使用的印信并非像现在大多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大的像砖头,印纽不分用意均是一只卧狮或麒麟。相反,它们大多体积较小,并且随主人的社会地位,有着严格的品级限定。精致的印信诉说着主人的生命际遇、性格特点,有时从一方印、一道刻痕,便可引申出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图中这枚玉印于1968年发现于陕西省咸阳市。夏季的一场大雨过后,一名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注意到水渠中一颗白色发光的小石头,将它装进书包带回了家。略有文物知识的父亲发现这是一枚古代的印章,就与他一起将这枚印章交给了博物馆。

玉印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玉雕成,温润晶莹。印体为正方形,印纽浮雕螭虎,体态矫健。它隆鼻方唇,双目圆睁,两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一条曲线随体摆动,雕刻手法朴实生动。螭虎腹部下有孔,用于穿绶系带。印四侧刻出长方形阴线框,内部刻有四个相互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还有两道阴线与长方形边框相连。玺文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书体严谨流畅,刀法娴熟。

玺文表明了这是一位皇后的印信,那么它是什么时期、哪位皇后的呢?秦始皇一扫六国后,除了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也确立了玺印制度,规定帝后之印称为“玺”,而其它均称“印”。《汉官旧仪》记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纽”,又说“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螭虎是龙生九子之一,又称夔龙,代表祥瑞,能镇恶辟邪。从这枚玺印的形制文字来看,应该是西汉的物品。而它又发现于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墓陵园范围内,所以应该是吕后的印章。

那么,这枚白玉制成的皇后之玺为何竟公然违背了《汉官旧仪》中皇后之玺“金螭虎纽”的规定呢?这要从吕后的生平说起。吕后名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当刘邦还是沛县的一名落魄亭长时,一次吕后的父亲吕公举行宴会,宾客们按献钱数额分座:献钱不满一千的坐堂下,超过一千的坐堂上。而此时,一钱未献的刘邦却喊了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堂而皇之地坐到了堂上。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见到刘邦,吕公大惊,起身相迎,并对刘邦十分敬重,让他在宴会结束后留下,待客人都离开后说:“我善于相人,见过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比得上您的面相的。我有一个女儿,如若您不嫌弃的话,想许你为妻。”就这样,吕雉成为了刘邦的妻子[注1]

然而,即使有吕公相面的断言,嫁给刘邦后好几年,吕雉也没能享福。她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昔日的富家小姐现在只能自食其力,刘邦率众起义后,她又被官府追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还在项羽营帐中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吕雉终于归汉,一年后,刘邦称帝,她被立为皇后。

《史记》中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钟室谋杀韩信便是吕后与萧何的计策。刘邦驾崩后,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即位,为孝惠帝。孝惠帝仁弱,政令多出于太后。吕后又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折磨报复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将她断去手足,去眼熏耳,饮哑药,囚于厕中,名曰“人彘”,并且召孝惠帝观看。孝惠帝得知这“人彘”竟是昔日的戚夫人时,不由惊惧大哭,得了一场大病,并且使人禀告吕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从此后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为乐[注2]

孝惠帝在位七年而崩,少帝立,而号令皆出吕后。吕后还违反刘邦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立家族诸吕为王,并嫁吕氏女于多位王侯大臣,一时吕家如日中天。后来少帝因得知其生母为吕后所杀而口出怨言,被吕后幽杀。她另立幼帝,却并不改元,直以高后纪年。吕后先后掌权十六年,虽无皇帝之名,却行皇帝之权。

作为一名实际掌握政权的皇后、皇太后,吕后命人用白玉为自己制作玺印就不难理解了。虽未称帝,却以器用规格示于王侯大臣,其用意不言而喻。难怪这枚出土于文革年代的印章,甫一发现,便引起了江青的觊觎,据之为己有,直到其失势之后,玉印才得以返还博物馆。

历经千年沧桑变化,因一瞥玉光,使人将它从泥土中拾出,这枚小小的印章,不仅带来了浑朴矫健的西汉古意,也诉说着一段隐于史册的故事。经患难而立,尊为国母,而诛有功之臣,废立幼帝,擅国权为私,仍落得一朝撒手,诸吕尽诛。穿过千年时光而来的这枚皇后之玺,是否也想以吕后的故事,使我们今天的生命有所悟、有所得?@#

注:

[1]《史记高祖本纪》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2]《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