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内后海湾23年435宗违规发展 环团批政府执法松懈

【大纪元2016年04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香港报导)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昨日发表报告,发现内后海湾一带,逾20年内有435个违规发展个案,批评政府执法宽松,令问题持续猖獗。

WWF环境保护主任(本地生物多样性)刘兆强称,研究在1992至2015年进行。调查发现内后海湾的“湿地保育区”及“湿地缓冲区”,包括受国际 公约保护的“拉姆萨尔湿地”,规划署共接到435个违规发展个案,约20%个案为非法填塘个案,涉85公顷土地,4%的非法填塘个案中,只有30%个案被 要求恢复鱼塘原状,政府需花逾8年时间处理,至今未有个案完全恢复原状。

其中元朗新田惇裕路由1998年起共发生10宗填塘个案,将湿地变为干地、泥地变沥青,规划处2015年10月发出“恢复原状通知书”,要求处理该地的填塘、建筑废料及沥青,并于1月22日到期,但WWF上星期到该处仍发现有沥青。

同样位于元朗的米埔陇,政府在1991年知悉该处的鱼塘被非法填平用作存放改装货柜、停泊货柜拖车和拖架及储存货车零件,但在8年后方开始执法。事发至今已有25年,但WWF发现那些鱼塘现在仍填铺着石屎。

刘兆强说,相关罪行的首次最高罚款为50万元,唯只有6%的个案被罚款,被罚款平均金额亦只有66,392元,相对于违规使用土地所带来的回报,罚款明显然缺乏阻吓。

WWF副总监刘惠宁说,香港在处理违规填塘的法例及罚则都比国际严谨,认为问题在于是规划处的执法人手不足,令问题持续。

WWF促请有关当局加强执法及加重罚则,要求还原被破坏的鱼塘,建立全港乡郊基线资料库,并建立更开放的“违例个案档案资料平台”供市民查阅。◇

责任编辑: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