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高盛分析师谈大陆和其它国家物价对比

民币中间价5月25日被大幅下调225点,创2011年3月以来最低。(GOH CHAI HIN/AFP/Getty Images)

【大纪元2016年06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综合报导)在6月3日举行的2016年中国财富论坛上,高盛集团分析师哈继铭谈及人民币汇率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与其它国家货币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逐年下降。

据凤凰财经报导,哈继铭是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他在此次中国财富论坛说,如果要看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中长期趋势,其中一个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货币的购买能力。

哈继铭说,人民币的购买能力在过去多年来不仅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很快,比如可以对比500元人民币在现在和十年或五年前能买的东西、对比美国和中国同样质量的一顿饭的价钱。

他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曾经有一个司机经常把他从香港接到深圳,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那位司机都是在深圳吃早餐,因为香港的较贵,但是后来就在香港吃早餐,因为深圳的太贵。

再比如,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楼下的咖啡馆,1993年的时候一杯咖啡0.49美元,20年后的价格也仅为0.99美元,但哈继铭反问“1993年到现在,中国一碗豆浆现在多少钱?”

《新京报》早在2013年时曾撰文探究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的原因,文章表示,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备受投资者和学者的关注。

文章引述经济学家钟伟的话表示,大陆货币超发并不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存在。

公开数据显示, 1990年到2013年下半年,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从1.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近110万亿元,相当于中共央行几乎平均每月印钞1万亿元。

文章还提到,人民币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外升内贬”,即对内贬值、购买力下降,而对外升值,过去十年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30%。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依靠不平衡的贸易吸纳了很多外汇,但是同时中共央行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进行对冲,这导致人民币发行规模非常大。

此前还有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共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内创造政绩而盲目投资。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多次表示,过去很多年大陆依靠印钞票刺激经济,但实际情况是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而不是用来发展实体经济,其结果是地价房价高涨,资本市场泡沫严重。

财经人士黄生今年4月份曾经撰文表示,货币超发加上资本管制,使大量印刷的钞票留在国内,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这些年经济逐渐下行,加上通货膨胀,很容易引发经济滞涨,即失业率上升、社会财富暂停增长,但是各种成本大幅上升。

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k Jew)6月5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如果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将有利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