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开物》冒死炼砒石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烧石第十一卷──砒石

烧制砒霜的原料砒石(又名信石、砷矿石),像土但比土硬,像石但比石碎,掘土数尺便可得到。江西广信(今上饶)、河南信阳都有砒井,因此称为“信石”。最近生产最多的只有衡阳,一个厂家竟有年产达一万斤的。产砒石的井中,水面上常有绿色的浊水,要先将水汲尽,然后再下井挖取。砒霜有红、白两种,各由原来的红砒石(硫化砷)、白砒石(FeAsS)烧成。

烧制砒霜时,在地下挖一土窑,将砒石放入其中,窑的上部装上弯曲的烟囱,用铁锅倒过来盖在烟囱口上。下面引火烧柴,烟气经过烟囱熏贴在倒放的铁锅上。估计积结物已贴一层,达到一寸厚时,下面熄火。待出来的烟气冷却,再第二次点火,照前法熏贴。这样反复几次,一锅之内已经结满了好几层,然后将铁锅取下打碎,就可得到砒霜。因此靠锅底的砒霜内有铁沙,就是破锅渣。

烧制白砒只有这一种方法,而红砒还有另一方法,即在分金炉内烧炼含砒的银铜矿石时,由逸出的气体凝结而成。

烧砒时,操作的人必须站在上风十余丈以外的地方。下风所及之处,草木皆死。烧砒的人经两年之后就要改业,否则胡须和头发都要落光。此物人食少许就会致死。然而,每年产值却成千上万,都能很快售出而不滞销。这是因为山西等地种豆类和麦类要用砒霜拌种,而且可用砒驱除田中的黄鼠害。浙江宁波、绍兴的稻田必须用砒霜蘸稻秧,以确保丰收。要不然,光制造(毒烟)火药与炼白铜,能需要多少砒霜呢?

原文

《天工开物》燔石第十一卷──砒石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凡烧砒霜质料,似土而坚,似石而碎,穴土数尺而取之。江西信郡、河南信阳州皆有砒井,故名信石。近则出产独盛衡阳,一厂有造至万钧者。凡砒石井中,其上常有浊绿水,先绞水尽,然后下凿。

砒有红、白两种,各因所出原石色烧成。凡烧砒,下鞠土窑,纳石其上,上砌曲突,以铁釜倒悬覆突口。其下灼炭举火,其烟气从曲突内熏贴釜上。度其已贴一层,厚结寸许,下复熄火,待前烟冷定,又举次火,熏贴如前。一釜之内,数层已满,然后提下,毁釜而取砒。故今砒底有铁沙,即破釜滓也。凡白砒止此一法。红砒则分金炉内银铜恼气有闪成者。

凡烧砒时,立者必于上风十余丈外。下风所近,草木皆死。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徙,否则须发尽落。此物生人食过分厘立死。然每岁千万金钱速售不滞者,以晋地菽麦必用拌种,且驱田中黄鼠害;宁绍郡稻田必用蘸秧根,则丰收也。不然,火药与染铜需用能几何哉!

【注释】

◎砒霜︰三氧化二砷,由砒石炼成。可做杀虫、杀鼠药。

◎曲突︰弯曲的烟囱。突,烟囱。

◎分金炉内银铜恼气有闪成者︰恼气,引申为蒸气。闪成,引申为冷却。在冶炼含砷的银铜矿时,从分金炉内放出的蒸气冷却而成。

◎染铜︰将砒霜等药物加入纯铜中炼成白铜。@#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