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

共党孔子学院遭反制 学者:强化识别度才是台湾出路

台湾政府在国际上,不应陷入国族分歧的身份认同矛盾当中,而是强化台湾的识别度“Identity”,鼓励世界台湾华人与华文教育单位朝此方向发展。(Mandy Cheng/AFP)

【大纪元2017年06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高雄报导)中共海外华语机构“孔子学院”2004年11月起,在韩国首尔创办第一所孔子学院后,迅速遍布全球,不过近几年,美国开始掀起关闭孔子学院的声浪。学者发现,孔子学院已侵蚀美国的大专院校,干预言论自由,因此不断受到抵制;这时强化台湾在国际之间的“识别度”,才是台湾的另一条出路。

孔子学院直至2016年底,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其中,亚洲32国115所、非洲33国48所、欧洲41国170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3国18所(欧盟只有课堂没有学院)。

据中共官方声称,孔子学院和课堂目的和职能,主要是开展汉语教学并推广中国文化。实际上却是假孔子之名,行经济与政治目的之实,从开办至今,争议、反对声浪不绝于耳。

侵蚀美大学 谢田:假货已被识破

全美学者协会近日发布走访12所美国大学的孔子学院后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如果你认为中国对美国教育投入数百万是纯粹的慷慨,那太天真了。”

基于孔子学院在美国侵蚀大专院校的现状,全美学者协会提出九条应对之道,包括提高透明度、预算分开、停止外包学分课程给汉办(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术自由等。

我外交部“台湾奖助金”获奖学人、台大访问学者、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发表文章指出,这些反击措施将直击中共大外宣计划的软肋。

谢田表示,孔子学院不好好做实质文化、艺术传播,“从开始它就以渗透中共邪恶为目的,十几年间,用钱开路,迅速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上千个孔子课堂,烧钱速度惊人,从2004年成立以来总花费超过20亿美元!”

他说,孔子学院如真仿效歌德学院,反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立一大功;但问题是,孔子学院不以“语言、文化、中国”为口号,而以“党语言、党文化、党中央”为口号,在假借孔子之名,兜售自己的私货,所以就被人们抓住尾巴了。

孔子学院禁谈法轮功

全美学者协会近日向外界发表题为〈外包给中国:在美国高等学府的孔子学院及软实力〉报告。报告中揭示,中共通过孔子学院向海外输出其意识形态,干预美国高校学术自由的现状;其中,孔子学院神秘教学方针、师资控制、资金投入及组织结构都受控于中国汉办,中国在美国大专院校如此影响力,令人非常忧心。

近几年,美国开始掀起关闭孔子学院的声浪。图为2014年6月11日,民众在多伦多教育局(TDSB)办公楼外请愿,反对孔子学院进入多伦多。(周行/大纪元)

纽泽西大学的孔院中国主管殷秀丽(Xiuli Yin,音译)说,她知道有些特定议题是不会在院中讨论:“我们避开敏感话题,如台湾和法轮功我们不会碰。”

侨委会副委员长吕元荣在2017年侨务会议上也证实这个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学院在美国节节败退,有些地方甚至被要求不再续约,中共设立在美孔子学院不让人谈论3个议题,包含‘台湾、西藏与六四天安门’,现在多了一个,不能讲法轮功。”

阻挡共产思想 美解约孔子学院

会后本报记者私下访问提出有关孔子学院议题。吕元荣指出,各国文化机构不会去硬性规定侨居地侨胞非得做什么、不做什么,对于欧美自由国家来说,国际上外国政府不能伸手干预他人内政与他们的公民。

“美国政府教育界会认为,这是我美国子弟,你(中共)不能来教我该教或不该教什么,西方国家不会接受这种不自由束缚。因此很多地方都开始解约了,他坦言,这种情况在美、加地区越来越多,渐渐国际上出现这种反思与现象。”

吕元荣认为,台湾政府在国际上,不应陷入国族分歧的矛盾当中,而是强化台湾的识别度“Identity”,鼓励世界台湾华人与华文教育单位朝此方向发展,实际上,台湾海外文教中心做了非常多这方面努力,侨委会自然乐观其成。

“假”孔院转“真”民营 挽救中国软实力

海外批评声浪不断,谢田表示,“孔子学院下一步,一是硬着头皮继续运作,但挨骂、挨打、挨调查,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一是被迫转型,转为真正的民间经营,接受捐款支持;要不然就是解散关闭、灰头灰脸的退出历史舞台。”

他认为,孔子学院最好出路,是第二条路“转型为民间营运”,这样才能摆脱中共控制,但必须是玩真的,真正的以“语言、文化、中国”为口号,教师也可以自由自在地讲台湾、讲西藏、讲法轮功了。

谢田形容,现在的孔子学院搞得“灰溜溜的下不了台”是中共“软实力”展示的失败,但这并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败;他建议,把全世界孔子学院的有形资产,全数转给总部位于纽约的飞天大学。因为飞天目前是海外唯一真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等学府,飞天为世界知名的神韵艺术团培养顶尖艺术人才。“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软实力’。”◇

责任编辑: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