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倭缎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衣料第二‧倭缎

倭缎制法起源于日本,福建漳州、泉州沿海地区曾加以仿制。其丝的原料来自四川,由商人万里贩来,换易胡椒而回。其织法也是从日本传来,先将丝料染色作为纬线,再将剪断的铜钱夹织到经线中,织过数寸经丝后将织物刮成黑光。东北满族地区的商人见到这种织物非常喜欢。但由于这种织物很容易污损,作成的帽子戴上后很快就积聚灰尘,作成衣领穿过不了几天就损坏。现在各地都不看重,将来或许被淘汰,这种织法也未必会流传下去。

原文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倭缎

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其织法亦自夷国传来。盖质已先染,而绵夹藏经面,织过数寸即刮成黑光。北虏互市者见而悦之。但其帛最易配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移日损坏。今华夷皆贱之,将来为弃物,织法可不传去。#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