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夏服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衣料第二‧麻衣

苎麻到处都可以生长。其种植有播种和分根两种方法(在安徽贵池地区每年将草粪压在苎麻根部,让麻根顺着压土而长高。广东的青麻是将种子撒在田地,长得很茂盛。)苎麻有青、黄两种颜色。每年有收割两次、也有三次的,织成夏天用的衣服和帷帐。

苎麻剥皮后,最好在阳光下晒干,否则见水就烂。将麻皮撕破时,要用水浸泡,但是只能浸泡二十刻(五小时),浸久时不撕皮也要烂。苎麻本是淡黄色的,先用稻灰、石灰水煮过,再经过流动的水漂洗,晒干后就成为白色。

纺苎纱的人用脚踏纺车,一名熟手女工可抵三人。但是要撕裂麻皮,一天只能得四、五铢重的纤维。织苎麻的机具与织棉相同。缝布衣的线和作皮鞋的串绳,都用是苎麻搓成的。

葛是蔓生的(豆科藤本),其纤维长度比苎麻还长数尺。用剖析得很细的葛纤维所织的布.十分贵重。还有一种苘麻(青麻,豆科藤本,苘读请)所织成的布较粗,最粗的布用作丧服。

即使是苎布,也有很粗的,漆工用它蘸灰擦磨漆器.而宫内用它作火把。

还有一种蕉纱,福建地区的人取芭蕉的韧皮,破析、纺织而成;轻细之甚,不值钱也不结实,不堪作衣服。

原文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夏服

凡苎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植有撒子、分头两法(池郡每多以草粪压头,其根随土而高。广南青麻,撒子种田茂甚)。色有青、黄两样。每岁有两刈者,有三刈者,绩为当暑衣裳、帷帐。

凡苎皮剥取后,喜日燥干,见水即烂。破析时则以水浸之,然只耐二十刻,久而不析则亦烂。苎质本淡黄,漂工化成至白色(先用稻灰、石灰水煮过,入光流水再漂,再晒,以成至白)。

纺苎纱,能者用脚车,一女土并敌三工。惟破析时,穷日之力只得三、五铢重。织苎机具与织棉者同。凡布衣缝线,革履串绳,其质必用苎纠合。

凡葛蔓生,质长于苎数尺,破析至细者,成布贵重。又有苘麻一种,成本甚粗,最粗者以充丧服。即苎布,有极粗者,漆家以盛布灰,大内以充火炬。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音消),不可为衣也。#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