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香港回归20年 本土派梁天琦谈未来

——伦敦“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研讨会在英国议会大厦举办

香港民主前线发言人梁天琦2017年7月3日在英国国会大厦内接受英国新唐人和大纪元记者联合专访。(新唐人视频截图)

【大纪元2017年07月06日讯】(大纪元特约记者文沁、书雅伦敦采访报导)7月3日,由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Henry Jackson Society)主办的“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研讨会在英国伦敦议会大厦举行。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前英国外相聂伟敬(Sir Malcolm Leslie Rifkind)、香港本土民主前线发言人梁天琦和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国际政治讲师凯丁博士(Dr Malte Kaeding)等出席会议,回顾20年来香港民主环境的变化。在活动期间,被誉为香港本土派政治新星的民主前线发言人梁天琦接受了英国新唐人和大纪元记者联合专访。

问:请问参加今天这个活动,您有何感受?

答:(能够参加今天的活动)对我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原本我有机会在香港议会讲话,最后没有了这个机会。今天有机会在英国国会讲话,也算是个安慰奖。特别是在这个时刻,是中国政府公开撕毁中英联合声明的时刻,去代表香港的一些年轻人讲香港的情况,将我们的追求是什么,讲现在我们受的压迫是什么,所以对我来说是相当重要。

见到今天活动有这么多人,住在伦敦的香港人,或者台湾人,或者英国本地人,希望了解香港的情况,看到有这么多人来,真的很开心。

问:对于新上任的特首林郑月娥,您有何期望?

答:林郑月娥给我们的“期望”就是,她说,她很快要立23条(法例),并且在香港幼稚园就要开始教“我是中国人”。我想,在梁振英任内都没有立23条,她这么大野心,想在她任期内做到。我们的“期望”就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问:她提到上任后首要任务是修补香港社会撕裂,您怎么看?

答:修补社会撕裂?不可能修补。当一些民选议员都可以被政府剥夺参选资格,一场原本公平的选举都会有政治筛选,而对一个这样的政治局面,你要修补社会撕裂,唯一方法就是开启民主对话,开启民主的改革,落实双普选,这是唯一的路。只有这样,才可以有一个渠道,会令民怨可以得以疏导。我想这是常识。

但她说任内不会搞政改,说会引起社会矛盾,但她又会立23条(法例),她觉得立23条不会激起社会矛盾。所以,都挺不堪的,不会有什么期望。

问:作为香港的年青一代,您怎么看香港的未来?

答:以往,我会觉得香港的民主运动有一个期限,就是到2047年。因为当“50年不变”这个承诺到期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这个期限之前,无法建立一个民选政府、向人民负责的政府,那我们看到的压迫、对人民的剥削、对自由的蚕食等等,会越来越多。

但我现在看,(香港)政府不打算做任何政改,那2022年都会是这样去选举,如果2022年都会是这样选举的话,我们就会去看2027年,10年之后的未来,我真的看不到。

譬如5年前,2012年,梁振英刚刚当选时,香港人对他有很高期望,说他是香港之子,可以打倒地产霸权,那5年后再看这个人,还能说出当初的期望?

现在的新行政长官上任时民望就已经这么低,未来真的很暗淡黯淡。但是即使这样,我不觉得完全要放弃。虽然我的话悲观,但不代表放弃。

而且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后一代经历过英治时期,又经历中治时期的人,我觉得这一代人有种责任。因为如果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为下一代奋斗,那我们和我们口中要追究的上一代一模一样,我们的下一代一样会这样追究我们,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有责任。

问:您期望国际社会,尤其是英国政府,如何关注香港,或者说应该有何行动?

答:我相信关于香港的人权报告,一直都有,可能英国半年一次,其他地方几年一次,一年一次,但单单出报告是不够的。我觉得,单单邀请某几个政治人物(来讲话),其实是没办法完全知道香港的情况是多么严重。所以我觉得如果能有一个调查团,由国会议员组成,联合国组成,或者其他什么机构都好,亲身调查当地人权受到压迫的情况,同当地普通老百姓讲话,知道他们心里如何想的,我想这比邀请几个比较出名的人去这里说他们的看法会更加好。

我知道北京方面非常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3年前,他们曾经拒绝英国国会的几位议员去香港调查。既然他们不希望这件事发生,他们想用“关起门打仔”那种方法,那么这件事就更加应该去做。

(背景介绍:2003年,北京政府推动香港基本法第23条国家安全条例立法,另香港民众深感不安,认为政府可随时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取缔任何民间组织。此举引发50万香港人上街游行反对。最后23条立法失败。)

责任编辑: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