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中风阿公的精彩人生提案(二)

带着优雅跟适当的感受步入老化阶段一点也不容易。(Pixabay CC0 1.0)

(续前文)

惊!弹不回去的皮肤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化现象,其实深受媒体的影响。现今疯狂追求保持青春貌美的潮流,已经给男人们造成许多困扰了,但女人所承受的苦恼甚至更多,因为长久以来,男人们一直能接触到跟青春几乎同样美好的事物──权力,而女人们却是直到近代才可以与权力接近。

一个满脸皱纹,头发灰白的男人,若是在社交或财经方面居于高位,那么身体老化的缺点往往能一笔勾销,但女人可就没办法了。形容年纪较大的男人有一些委婉的说法,如“德高望重”,但女人却常被称为枯萎或走下坡,正因为如此,女人为了隐藏年龄而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而且结果通常还很令人挫败。

女人更年期后的日子占据人生的整整三分之一,然而,一个不再年轻、身材走样,又已经不能生育的女人,在我们的流行文化圈里却会被完全忽视。我有一些女性朋友,为了保持年轻而长期依赖整形手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但是驱使她们去重塑岁月痕迹的动力,多半是为了遮掩一种深深的绝望。就像我们一而再地被催促着去打一场注定会输给时间的战役,让自己去对抗自然界的规律。

拿我手上的斑点来说,虽然我一点都不在意它们,却被电视上的讯息给伤到了。面霜广告中的老妇人说:“人们叫它老人斑,我叫它丑陋的东西!”看到这则广告,让我开始对身体正在经历的自然过程感到不安,但是当我在心里翻转这句台词:“人们叫它丑陋的东西,我叫它老人斑!”不安的错觉一下就消散了,突然间,这一切都再自然不过,就像秋天的叶子而已。

与此类似的,我在几年前受邀替蓓丽公司演讲时就有很直接的经验。那是一间瑞士公司,制造抗龄的顶级保养品,他们听说我的演讲主题大多跟老化有关,认为我的出席能为他们的产品增添一些超然的形象,将产品提升到另一种层次。通常我不会想接这样的工作,因为有些人会说,跟保持青春貌美这种物质化的事情牵扯上关系,有损我心灵导师的身份。但蓓丽公司要付我六千美元;就我们基金会支援盲人的白内障手术来说,这笔钱代表了许多健康的眼睛,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接?

在比佛利山的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公司,我被安排要对两百位最有钱的客户演说。我跟其他的演讲者一起坐在一张小桌子前,一位皮肤专家正在那儿准备告诉我们如何保持皮肤柔嫩动人。“我们要做个小试验,”他说,“让我们把其中一只手放桌上,捏起一小块皮肤,并维持五秒,然后再来看看它多快可以弹回去。”

“如果它有弹回去,表示肤况良好,否则,问题就大喽 !”

带着一些害怕与不安,我把手放在桌上并捏起一小块皮肤,然而当我松手时,那块皮肤却还是停在原处──事实上,如果我没有把它压回去,它至今仍会这样停在原处!

全桌的人都看着我,完全吓呆了,我居然能这样生活着?之后,他们送了我好几大罐软膏跟乳液,帮助皮肤恢复弹性。

我们的文化塑造出各种形象,让我们觉得老化就等同于失败,仿佛上天不知怎地犯了个大错,如果祂跟商业广告一样精明先进,人们就会永远年轻,可惜祂没有,于是我们只能靠科学跟消费来拯救我们。你有发现这个假设多诡异吗?

谁能与上天对抗?这会制造多少的痛苦?我们不顾一切地对付鱼尾纹、妊娠纹、虚胖的现象,不断与这些注定无法阻挡的过程较量,在这种文化风气下,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虽然不论哪一种都是白忙一场:疯狂地在身体上吸、推、缩、捏,好建造肌肉,只为了塑造出青春的假象;或是让自己在失败的悲伤沉沦,觉得自己像个失败者、局外人、受害者,或者根本是个笨蛋!

那些所谓老化的“问题”到处被大肆宣扬:随着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迈入五、六十岁,许多人开始认为美国经济最稳定的时代正被动摇,因为需要扶养的老人愈来愈多,社会退休福利恐会破产。在经济学家眼中,这些老人不只是问题──对整个社会而言更是一场灾难。

拜托,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在一个不重视老化转变、不尊重年长者的文化里,能被自然淘汰──带着优雅跟适当的感受步入老化阶段──一点也不容易。如果要改变这样的情况,绝对只能靠老年人自己。我们不能期待年轻人跪在我们的门前乞求智慧、提醒我们对社会有一份责任。身为老年人,我们改变的第一步,便是从社会文化加之于我们的偏见和框架中解放出来,并且记住我们所展现的独特性。

在这个濒临灭绝的世界里,身为睿智长者的我们有的是能力去培养让世界健康又完整地存活下去的特质:永续、耐心、反省、正义感,还有由长期经验而累积出的幽默感─这些特质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中都很缺乏。

那么,我们现在要问问自己啰!我们该如何运用这力量?老化的议题已经开始浮出台面,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为我们的文化增添智慧,同时又不阻碍文化的进步?我们该如何做,才能翻转“老年污名”,这个将许多老年人困进不合适的、被社会淘汰的身份里,而且阻止他们为社会尽一份心力的坏名声?@#

──节录自中风阿公的精彩人生提案/柿子文化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