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

掌握文化元素 不受制中国市场

【大纪元2017年08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高雄报导)为寻求更多舞台,许多港台艺人选择到中国发展,攸关政治敏感话题一律不碰则是在中国生存的铁则,只要碰到敏感议题,甚至被迫要求写“道歉书”。台湾歌手陈昇则反其道而行,他直言,“不赚中国大陆的人民币,台湾人也不会饿死。我干嘛要看你脸色!”资深媒体人、作家冯光远认为,有才华又兼具尊严的音乐家、艺术创作者,作品照样有国内外华人及国际的支持。

陈昇曾谈到,人生的目标并不是只有拼经济和赚钱,要拼的应该是“活着”,要用现有的姿态去创造台湾人喜欢的生活模式,于是陈昇说:“我把中国市场封杀了”。

陈昇于2015年10年29日在台北举行新专辑&2016跨年演唱会记者会。(黄宗茂/大纪元)

同样也是艺术创作者的冯光远提到,陈昇是个有台湾魂、有台湾人尊严的音乐家,台湾影视也有导演蔡明亮、侯孝贤等优秀创作者,专注说自己想说的,因此他们成为一名艺术家。

他们不甩中共,作品照样有国内外华人及国际的支持,维持创作格调,放眼世界,不只放眼中国,台湾也能产出国际喜爱的作品。冯也表达其立场,“抱歉,中国共产党,我基本上把你开除”。

放眼世界 才能真正走向国际

国际知名导演李安的市场在全世界,“中共可封杀李安,可是修改不了李安的作品”。倘若“我们放眼世界,而不只放眼中国,那会有更好的创作空间”,冯光远认为,唯有跟随心中最诚实的声音,把完整概念表达出来,台湾才有可能产出一件件具有台湾味道的电影、音乐、小说等艺术作品,让国际上更多国家喜欢。

有些艺人或许受限于经纪人或公司态度,艺人也身不由己,这可体谅,“这类想着销售量,盘算中国政府青睐与否的,只能说是商品,而非创作者,那自然要去牺牲自己某些价值,来迎合市场”。

不过“创作服膺政治教条、恶势力,扭曲自我想法,以谎言填充自己的作品,这对创作人情何以堪?”若将自己当艺术家,有创作格调的人,就不会去买中共的帐,没有任何顾忌,这是创作人非常重要的概念。但“不是人人都可这样”,有太多人必须去迁就、屈服于某种市场压力,不见得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压力。

中共用专制独裁、意识形态手法,箝制创作自由,冯光远认为,“现在就是看你的选择?你在不在乎?”如果本身就是商品,生计必须仰赖中国市场去维持,那其他人也必须宽容看待之,无须苛责。

善用文化元素 我影剧照样热卖

台湾影视失去中国市场就没出路?导演王小棣催生“植剧场”,出品《天黑请闭眼》、《花甲男孩转大人》等,富有台湾特色的热门好戏,开创另一片天。

财经专家徐嵚煌认为,台湾影视不只本地与中国市场,其实有很多地方可去,端看你想吃哪一行饭,戏剧影响是跨国界,没有一定局限在哪个市场,台湾影视可“南向”东南亚,也可以“北向”日韩国家。

换言之,善用台湾文化元素,借重国际合作经验,找出商业模式,台湾影音文化要南向、北向都可行。

早期《意难忘》、《台湾霹雳火》等台湾八点档就已进入东南亚; 近期《通灵少女》在新马地区爆红,因为当地也有宫庙文化;霹雳布袋戏《东离剑游纪》成功销往日本,衍生许多周边效益;而早期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男主角暖男形象,台湾“欧巴”大仁哥深植韩国女性心中。

徐嵚煌说,能打中文化同温层或流行共鸣,它的市场就接受你,台湾还有很多文化元素与特色可去发挥运用,关键是“作品够好就走得通”。

下一步就是商业化与行销推广的推力。如何去商业化、建立可营收获利的商业模式?徐嵚煌表示,借重HBO这类国际合作经验,把台湾优秀作品上架到HBO全球通路,再开发源源不绝的台湾文化元素商品,让更多国家更了解台湾。好作品有了金流支持连结,就走得出去。

串联国际影视 创造附加价值

台湾戏剧应找出可营收的长远商业模式,他建议,台湾制作公司应思考如何从过去单纯卖版权、授权,到现在积极与其他国家串联,把商业模式建立起来。

同时政府可帮助台湾好作品行销出去,打入其他国家商业电视台频道,当收视高了就可收取冠名费、置入行销等,甚至延伸艺人通告、观光活动等加值许多商业模式出来。

并非要台湾放弃中国市场,只是选择要在中国市场获利,就要符合当地游戏规则,当然也可以拿到其他国家卖,“山不转路转,全看你作品取向”。

台湾不是没有好作品,如何让好作品被商转卖出去,把量做大到足以形成支撑,“植剧场”是很好模式,但要注意日本商转模式与台湾不同的差异性,走出去接轨国际需求,他有信心的认为,台湾影视产业其实很有实力。◇

责任编辑: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