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联通混改释放三信号 隔山震虎防私吞资产

【大纪元2017年08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综合报导)中国联通公布混改方案,引入“三三制”融资、去债务杠杆,但最重要的是隔山震虎、防止官员私吞国有资产。外界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企混改在所难免,但成功的关键在于习能否把老虎关进笼子里。

8月16日,联通公布780亿元的混改方案,几个小时后以“有关事项或需修改确认”紧急撤回。8月20日,联通终于正式对外公布方案,除了之前传说的民企大老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苏宁外,还有国企中国人寿入驻。

从路透社的数据来看,联通混改是自2010年友邦保险上市之后,在亚太地区的最大一笔交易。从混改方案来看,联通除了引入“三三制”筹资(联通、BATJ等互联网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公众股东三足鼎立),还明确同股同权以及重组重大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从7名增至9名。

这次混改由发改委主导,作为电讯行业业绩最糟糕的企业,联通混改方案中能云集诸多民企大老投资,着实令市场刮目相看,更折射了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乱象。

中国经济减速防衰退  国企非动不可

有人把中国经济比作高速列车,一旦停下来就得散架;而要避开经济减速,需要新的拉动力量。习近平主导的国企混改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从经济大环境看,之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和消费——基本都不见踪影。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不仅面临放缓,更可能面临长期衰退。

贸易是中国过去三十年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途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已近耗尽,依靠美国、欧洲西方世界的外贸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不足。加上贸易大户美国,自总统川普(特朗普)上任后,始终强调美国优先、保留工作机会的经济政策,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要继续保持巨额的对美贸易顺差,是件不太现实的事。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外贸与消费不振,中共政府转用推动大规模投资来促进增长,但此举同时也催生出数十万亿的信贷泡沫,让房地产成为信贷资产的高位蓄水池。一旦资金大量流出,引发大规模通货膨胀,必然对经济造成直接的毁灭性打击。

外界推断,中共政府一方面会继续高位锁定房地产并控制信贷规模;另一方面冀望做大做强国企,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增长速度。

国企欲借鸡下蛋  民企拟换护身符

将民企多余的投资导向国企,可以说是一石二鸟。第一,解决国企缺钱、去债务杠杆化的问题。第二,约束民企资金外逃。更有港媒指,腾讯、阿里巴巴等民企入股联通是买政治护身符,双方各取所需。

近年来,资产雄厚的民营企业有意出海,更有甚者从国内信贷、股市债市获取资金,以对外投资的方式将国内资金转移至国外,如万达、乐视、海航等。为保住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目标,中共当局近来已对资金外逃迅速采取措施,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拿海外并购“买买买”民企大户万达、安邦开刀。而万达集团的总裁王健林也曾公开表示,今后的主要投资放在国内。

从联通8月20日对外公布的混改方案看,几大民企作为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持有,扎堆进入,约占780亿巨资混改的35.19%。其中腾讯讯达投资110亿元,占5.18%;百度鹏环70亿元,占3.30%;阿里创投43.5亿元,占2.05%;京东三弘50亿,占2.36%;苏宁云商40亿,占1.88%。

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对联通混改吸纳诸多大老的结果表示,能让这些公司一起加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到万不得已,中国最精明的一波商人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只有两种解释,一是不得不,二是获得未来的承诺,将来的幸福足以抵销这一次的付出。”

国企混改 重点在制衡党政贪官

在上述背景下,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登场,而混改引入的“分权控制”思想或是有意暗示“借力打力、隔山震虎”。

前党魁江泽民时代进行的第一轮国企改革“抓大放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了党政大员的家族企业。到其离任时,国资委名下仅剩189家中央一级国企。

以电信业来看,有移动、电信以及联通三巨头,前两者是邮电分家而成,但联通来头最大,由江泽民主持的电子部、李鹏主持的电力部以及铁道部共同组建。在历次电信重组时,联通也备受关照,外界传闻联通由中共前党魁江泽民的长子江绵恒把持。在中纪委巡视组进驻后,联通有多名高管落马,包括曾任联通董事11年的常小兵也被立案调查。

但联通的经营状况却远远落后移动和电信,在被定为“混改”第一批国企的示范样本后,联通改革备受关注。作为唯一一家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纽约上市的公司,联通旗下有众多子公司,且关系复杂,股改动向料牵动各方利益。

而绑进民营企业,可打破或降低党政大员的暗箱操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制衡作用。有评论指,联通是标本,投入了那么多资源,如果连标本都做不好,联通高管恐怕不是股权套现的问题,而是要向上谢罪的问题了。

混改成功关键在于习能否拿下江派

习近平改革国企的核心脉络和目标仍是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在私营企业模式之外保留国有企业,以实现对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但能不能做到位,还取决于习近平的胆识和魄力。

大陆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不解决财产公有、权力私有的问题,中国的问题解决不了。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府退出,但因为政府在国企中的利益太大,他表示:“它绝对不可能退出,所以我对国企改革不报希望。”

对于目前国企、民企加强党委,强调所谓的政治方向正确的问题,他分析说:“所谓政治方向就有党的利益在里面,政治就是党的利益,不是国企本身的利益,所以国企改革没有希望。”

纽约独立评论员朱明则从政治角度分析:“对现阶段的国企改革,习近平提出两个‘一以贯之’,所谓说坚持党领导,可能是在暗示要对那些党政大员或太子党说不,这不是你家的私产,不能置入囊中,必须一以贯之;怎么保证?强调规范国企的企业制度,一以贯之。”

从落马的前常委周永康家族,到最近曝光的贺国强家族企业,都通过权力寻租,直接或间接控制诸多国企优质资产。朱明认为:“习近平打虎必须打到底,拿下江派残余势力,没有把这些大老虎、老老虎关进笼子,国企混改不仅阻力重重,也将漏洞重重。”#

责任编辑:张宪义